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7:03: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参考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答题。(6分)
从军行?李白?从军行七首(其五)岑参
百战沙场碎铁衣,?大漠风尘日色昏
成南已合数重围。?红旗半卷出辕门。
突营射杀呼延①将,?前军夜战洮河北,
独领残兵千骑归。?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呼延: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②吐谷浑:指敌酋。
(1)这两首诗一首描写的是突围的败仗,一首描写的是胜仗,但都表达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感情?(2分)
(2)这两首诗都以边塞战争为题材,但在对人物刻画技巧和战争角度的描写上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对英勇善战的将士的赞美之情。
(2)李诗运用动作描写,正面塑造了一个将军的个人形象。岑诗通过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了战士的群体形象。


本题解析:(1)归纳出两首诗的主旨。
(2)分析诗中的形象、景象可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8分)
月上海棠
【金】 党怀英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注: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本词作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
小题1:上阕“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分别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两句诗?“仿佛”一词具有怎样的意味?(4分)
小题2: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评价该词“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请就景与情的关系对本词下阕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别是“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2分)。
“仿佛”既是写眼前之景与陶公隐居之处类似,表达了钦慕之意,又暗含作者官小政繁尚不能真正隐居的遗憾。(2分)
小题2:下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先写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秋水澄明,天边暮霭中飞鸿点点,疏林里秋声飒飒,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思归之情(2分);又以落日西山、紫翠苍茫之景结尾,表达了思归而不得归的郁闷惆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抓住关键词来展开联想,第一问可由“东篱”而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由“山清气”可联想到“山气日夕佳”。“仿佛”在此处为类似之意,故联系上下句可体会出其指眼前的景象与陶渊明隐居之处的景象相似;在情感上,由景象上的相似,可体会出词人对陶渊明的敬慕之情;“仿佛”既是相似,也表明并没有真正的达到陶渊明隐居的境界。
小题2:可根据题干“融情景中,旨淡而远。”的提示,答出情与景的关系,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然后再结合着关键词,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等来概括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关键词如“断霞”“疏林飒秋声”“落日”等可从景象的凄清所衬托的词人心情角度描绘;“飞鸿”“倦”可从思念家乡归隐、厌倦等角度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11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这首诗是皇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②叠:“蹙”字义。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
答:                     ?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