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两首诗使用的物象、表达技巧有什么异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明月、笛声等物象。第一首还有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第二首有胡天北地的冰雪、马群、山峦。这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抒发战士思乡的情感;都有虚写,第一首是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第二首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所不同的是第一首前两句用比喻,最后一句直接抒发征人的绵绵乡思,哀婉感伤;第二首第三、四句用设问、通感、双关修辞,虽思乡但情绪并不低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l)“隐”“依”。(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2分)
(2)“度鸟”两句写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2分)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或答“飞鸟茫然地乱飞象征着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1分)而那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有什么寓意?(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2分)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2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诗歌的意境,应借助于诗歌中的“秋风”“汉关”“朔云”“边月”等意象,来解决题目中的“什么样的景象”这个问题,那就是边关初秋阴沉浓重的夜景。
点评:鉴赏诗中的意境:设题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1、解说相关诗句2、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3、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点评:本题所供诗是边塞诗,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⑴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⑵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⑶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⑷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1)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萦”、“扪”、“作客”、“呕哑嘲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汉城子
苏拭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出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惰,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蜂青。
1、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词来看,“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笑蓉比喻弹筝女子的美丽。 B、“如有意,慕娉婷”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鹭有意的话,也可以来欣赏这优美婉转的乐曲。
C、“忽闻江上弄哀筝”一句中的“弄”字意为“弹奏”,“哀”字写出了弹筝女弹奏的乐曲总的旋律特点。
D、“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是说乐曲哀伤,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动容,人们仿佛见到湘水女神在弹奏。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词来看,词的前三句以湖光山色作为弹筝女子的背景画面,使人物与景色相映,乐音与山水相融,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B、“人不见,数峰青”两句,是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来,作者化用自然、贴切,意象动人,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C、词的上阕,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词的下阕,作者通过描绘乐音,抒发了惆怅感伤的情怀。
D、这首词巧用典故,善用比喻;语言清新,首尾呼应,状景与抒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读来余味无穷。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