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7:25: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2)用得好(“同意”也可)。“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末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证明你的观点。 ?
答:? ?


参考答案: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秋情怀以及对生命凋谢的伤感。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


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题目作答(7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小题1: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
小题2: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景和情的关系有以下几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指明手法,还原景象,分析景色的深层意蕴(特别是有象征、隐喻含义的),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本题中“万里夕阳”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景象,“大江流”则蕴含一种静穆悲壮的气氛。结合注释,我们不难推断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要指明情景关系,二要分析景色的内涵意蕴,三要点明情感。
小题2:首先审题,题目中要求的是结合下阕,所以,感情应该有下阕内容提供依据。其次,梳理内容,中原乱——国家衰败,焦心;簪缨散——无人扭转,寒心;悲风吹——国家破亡——碎心。最后,总结情感。
点评:比较简单,词句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表达。
【赏析】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 ,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 ,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意对即可)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识记字音》..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