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⑶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⑸?,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7. ?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小学而大遗?⑶奈何取之尽锱铢?⑷虽九死其犹未悔?⑸东船西舫悄无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使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
柳宗元
无限居人②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③,一夜春寒满下厅④。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④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①不与世俗同流的苦闷之情。②用典。(《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首句“独醒”二字是柳宗元以屈原自喻)
(3)在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是寸步难行的。而他被贬永州十年,就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小题1: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5分)
?
小题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选取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萧萧的落叶、滚滚的长江”等8种意象,(2分)渲染出了苍凉阔大、凄清肃杀的氛围。(3分)(意象至少写出4种,共5分)
小题2:诗眼为“悲”。(1分)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3分,答出2种即可得3分)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诗句中的意象,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句概括即可,注意化用自己的语言来用部分形容词概括;至于意境,要根据意象来综合概括,同时要联系诗作背景及诗人的身世、写作风格等。
小题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本题,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所以,应是诗眼,然后展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吴潜【南宋】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①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注释】①騃(ái):傻。
小题1:请对该词上片中“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作简要赏析。
小题2:该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
该词起笔三句,用叙事的表达方式,(1分)写了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以解胸中郁闷之情,(1分)“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1分)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是较为复杂。(1分)
小题2:借景抒情,(2分)借暮色寒鸦的雨后秋景来委婉地表达出了诗人心中惆怅落寞、烦躁难堪的思想感情。(2分)(或答:反衬、化用,“也不道、西风又起”是化用苏轼的“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表达出作者对似水的流年的感叹。用 “痴儿騃女贺新凉”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本题解析:
小题1:起笔三句叙事: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
小题2: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答题的角度一般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抒情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