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4分)
小题1:①近来看到《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本题解析:
小题1:殆:几乎
小题1: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向”;C项①“所”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项①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就”;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小题1:①②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⑤是侧面表现其贤。
小题1:“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以动词为中心,找主语,确定宾语。参考译文: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①“比:近来”“书”各1分,大意1分。②“隆寒披纸裘”大意1分,“就访”1分,“延纳”1分。
附:文言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来看到《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有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求教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C
3.D
4.(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小题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小题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小题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中前一个“备”是具有,具备的意思,后一个是准备的意思;C中前一个“作”是发出的意思,后一个是奋起,指有所作为;D中前一个“见”是看见,后一个是“见”通“现”出现的意思。所以答案应该为B。解释文言文中诗词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平时也要注意加强记忆。
小题2:注意“经纶世务者”的意思:治理政务的人。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小题3:此题考查对【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先弄懂文意,然后找出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对短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