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8-06 07:26: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风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以其后名之曰“褒禅”/故:缘故。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



2、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3、阅读题  (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人毕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谷欧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就:求(学),上(学)
B.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鞭:鞭策,鼓励
C.毙死者数十人,士气益振振:振作,奋发
D.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诣:到,前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另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D.又遣于乡校习《孝经》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及长,善谢,挽弓二百斤
②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
③仁瑀率帐下十余人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效遂宁
④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⑤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
⑥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仁瑀从步就不喜欢读书,曾夜焚学堂,但却凉聚集乡里几十个孩童,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成人后,力大善射。
B.马仁瑀十六岁就投奔周世宗,后随周世宗讨伐太原刘崇至高平,因战功被赐予锦袍、银带,并被提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曾密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但发榜之日却发现没有此人,闻喜宴日马仁瑀趁酒酣之时,赶到薛居正处予以痛切指责。
D.宋太祖曾出征晋阳,命马仁瑀率军巡边到上谷、渔阳一带,契丹素养闻仁瑀名,不敢出,马仁瑀趁机纵兵大肆抢掠,俘获百姓及牛羊数万计。
13.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世宗观之,相却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5分)
②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暮,胡兵终怪之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出塞,出东道
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3分)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3分)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