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①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②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③,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①“得”,一作“渐”。②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似也,故取以为名。③婉娩,柔美,美好;迟暮。
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词的上片在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动静结合,一二句写树绿花红,为静景,三四句写“蜂儿闹”“燕子轻”,为动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美景。(白描手法,诗人以绿荫重重、曲阑红花、蜂忙燕舞等典型景物,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色彩对比(映衬),以树叶的嫩绿与花朵的鲜红相映衬,增强了色彩对比,活化了画面,使春天的气氛更浓。)(答出一种即可)
(2)诗人的语言具有“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于菟:楚人称老虎为于菟。见《左传》。
【小题1】诗歌前两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这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作者所送部属是一位勇猛的壮士。(1分)当接到军府(幕府)下达散文紧急命令后,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了惊人的勇敢。(2分)这两联通过描述壮士的形象,为抒发壮士立下战功,却因主帅受谗去职而不能得到应有赏赐之慨叹奠定了基础。(2分)
【小题2】最后两联既表达了对被送的壮士拥有美好前程,继续为国效力的美好祝愿,(2分)同时也表现了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可能忍受“吾庐独破”的生活厄运的感伤之情;(2分)也表现了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和一位久经沙场的爱国将领的高尚节操。(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首先理解诗歌前两联的内容,然后将这两联放到整首诗中来考查。首联写军府中下达了紧急军令,这位壮士接下命令,穿青色军服,跨上战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写出了部下骁将的飒爽英姿和过人勇力。颔联抒发了因主帅受人诬陷,致使赤手空拳缚虎的猛士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穷遗憾。在句中一“愧”一“负”当中,诗人关怀部下,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格也就溢于言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可联系辛弃疾的经历,然后结合本诗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愤心情,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诗中用典表达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遭受谗谤的一腔忠愤,又显示出热情鼓励武勇有为的后劲,使之为国效忠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2)“惭”写出了陷入尘世、被俗务所累的惭愧和自责。这首诗表现了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对超然物外、淡泊无欲境界的期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小题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小题2: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木摇落,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作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3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3分)
小题2: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2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情景关系的赏析题目,首先对首联描写的景物简单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注意意境的特征和情感,意境要抓住“摇落”“霜叶” 应是“萧瑟秋景图”,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孤”“独”“乡心”来回答。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的赏析题目,手法是以景结情,先对尾联的内容进行描述,然后点明此景含有的情感,此题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结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