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①,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拧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勿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 “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一句 (“彻晓潇潇雨”)运用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J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在彻夜的潇潇细雨这一千丝万缕绵绵无尽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尽情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①。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②。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济楚:整齐鲜明。?
小题1:“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小题3: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的美丽景致,反衬自己的凄恻心情。(2)以盛日衬如今:描写自己昔日作为闺门少妇“簇带争济楚”的闲适和欢乐,反衬成为孤孀以后的憔悴和慵懒。(3)以他人衬自己:描写“洒朋诗侣”热情相召、游兴浓厚,反衬自己的寂寥和漠然。——以此来突出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双调”是宫调名(即“诸宫调”的一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超过91个字的词为长调。
小题1:凄凉景色不对。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比较壮观。
小题1: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诗人要表达凄苦心境,描绘的景色却是美丽壮观的,可见此为反衬。上片写了以前的美好生活,下片写了如今憔悴,可见为反衬。再者还可从他人与自己对比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8分)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憔悴,羞于与人争辩是非、宁可就斗升之禄糊口,饱受别人白眼,走投无路欲归隐山林的老郡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愤慨、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哀。(形象3分,外貌、身份、心理、行为答出三点即可给全分;感情1分,)
(2)表现手法,首联反衬,以上元灯会的灯火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
修辞手法,颔联、颈联对偶
尾联“笑”反语并非真的要归隐山林,而是备受打压的愤慨、屈辱、无奈。
(答出其中两点并分析即可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小题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分)。
小题1: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化无形为有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