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7:29: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①,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拧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勿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 “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一句 (“彻晓潇潇雨”)运用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J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在彻夜的潇潇细雨这一千丝万缕绵绵无尽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尽情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①。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②。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济楚:整齐鲜明。?
小题1:“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小题3: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的美丽景致,反衬自己的凄恻心情。(2)以盛日衬如今:描写自己昔日作为闺门少妇“簇带争济楚”的闲适和欢乐,反衬成为孤孀以后的憔悴和慵懒。(3)以他人衬自己:描写“洒朋诗侣”热情相召、游兴浓厚,反衬自己的寂寥和漠然。——以此来突出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双调”是宫调名(即“诸宫调”的一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超过91个字的词为长调。
小题1:凄凉景色不对。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比较壮观。
小题1: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诗人要表达凄苦心境,描绘的景色却是美丽壮观的,可见此为反衬。上片写了以前的美好生活,下片写了如今憔悴,可见为反衬。再者还可从他人与自己对比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8分)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憔悴,羞于与人争辩是非、宁可就斗升之禄糊口,饱受别人白眼,走投无路欲归隐山林的老郡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愤慨、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哀。(形象3分,外貌、身份、心理、行为答出三点即可给全分;感情1分,)
(2)表现手法,首联反衬,以上元灯会的灯火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
修辞手法,颔联、颈联对偶
尾联“笑”反语并非真的要归隐山林,而是备受打压的愤慨、屈辱、无奈。
(答出其中两点并分析即可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小题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分)。
小题1: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化无形为有形。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