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7:37: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招致)
B、始于其址(筑舍定居)
C、抑其成败之迹(原本)
D、微风浪(振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敢以烦执事”中的“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
B、吾子淹于敝邑(《殽之战》)
C、君辱讨焉
D、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由水之就下
C.吾将酮良人之所之也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两句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不是“含蓄地”写出。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巳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粱。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至良所——褐:黄黑色
B.读此则为王者矣——师:老师
C.良因之,常习诵读之——异:觉得诧异
D.与韩王将千馀人西韩地——略:夺取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足受,笑而去/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旦日视书,乃《太公兵法》也/太子迟之,疑有改悔
C.良鄂然,欲殴/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
D.沛公拜良厩/将使子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张良具有“隐忍”性格的一项是(? )
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
C.①良尝学礼淮阳②良鄂然,欲殴之
D.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②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A
4.D
5.(1)秦始皇大怒,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
  (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觉得张良的计策好,经常采用他的计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