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7:55: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鹛。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快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小题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或向往隐居生活。)
小题2:①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的情感追求值得赞许。②脱离现实不可取。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体现出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点评: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读懂了,情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小题2:试题分析: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
点评: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2013·高考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题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小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5: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小题1:鸡鸣桑树颠
小题2: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4:烽火扬州路
小题5:惶恐滩头说惶恐
小题6:援疑质理


本题解析:
小题1:“颠”字易错。
小题2:“凝”字易错。
小题3:“忆”字易错。
小题4:“烽”字易错。
小题5:“惶恐”“滩”易错。
小题6:“援”“质理”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白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②五弦琴③。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斫:用刀斧等砍削。③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人云,深深扎根于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小题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二句写桐外形的特点,第四至六句写桐内在的特点。这是一首托物方志的诗,所以其内在特点要按人的特点来概括。关键词为“屈己”“虚心”“弥壮”“更阴”。
点评:这是一道规范的鉴赏诗歌形象的题,这类题分析时要扣住诗歌的主旨,从关键词入手。如本诗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要将诗歌中将物当人写的诗句进行重点分析、归纳。
小题2:本题要求是对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评价,所以不能与平常“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混为一谈。应该先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再对其进行评价。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所以诗中“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这几句是体现主旨的重要内容,然后结合注释便能将主旨概括得更加精准。
点评:这是一种在诗歌鉴赏中很少出现的题型,对诗歌的主旨进行评价,归纳主旨是基础,评价是重点,所以对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考生一定要审清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归纳主旨的层面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李翰①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②。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注释]①李翰:散文家。官至左补阙、翰林学士。②吴台:苏州,苏州有姑苏台。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的惊喜。(3分。每点1分) 
【小题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的欣喜、欢悦(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概括“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就要抓住诗句中的“久别”和“孤舟”这两个关键词。“久别”包含着诗人对别后朋友的长久思念,以及久别将逢的喜悦之情;而“孤舟”则体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赏析类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这样的:判手法,析表达效果。从手法上来看,这两句都是写景的,因此有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而这两个句子,“催客醉”“向人开”都是人的行为,这就将春风和江月人格化了,赋予了春风和江月人的特点,是拟人的手法;从表达效果来看,景是欢快之景,情也应是欢快之情,表达出朋友到来的欣喜和欢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