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鹛。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快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小题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或向往隐居生活。)
小题2:①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的情感追求值得赞许。②脱离现实不可取。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体现出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点评: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读懂了,情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小题2:试题分析: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
点评: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2013·高考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题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小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5: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小题1:鸡鸣桑树颠
小题2: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4:烽火扬州路
小题5:惶恐滩头说惶恐
小题6:援疑质理
本题解析:
小题1:“颠”字易错。
小题2:“凝”字易错。
小题3:“忆”字易错。
小题4:“烽”字易错。
小题5:“惶恐”“滩”易错。
小题6:“援”“质理”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白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②五弦琴③。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斫:用刀斧等砍削。③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人云,深深扎根于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小题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二句写桐外形的特点,第四至六句写桐内在的特点。这是一首托物方志的诗,所以其内在特点要按人的特点来概括。关键词为“屈己”“虚心”“弥壮”“更阴”。
点评:这是一道规范的鉴赏诗歌形象的题,这类题分析时要扣住诗歌的主旨,从关键词入手。如本诗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要将诗歌中将物当人写的诗句进行重点分析、归纳。
小题2:本题要求是对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评价,所以不能与平常“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混为一谈。应该先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再对其进行评价。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所以诗中“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这几句是体现主旨的重要内容,然后结合注释便能将主旨概括得更加精准。
点评:这是一种在诗歌鉴赏中很少出现的题型,对诗歌的主旨进行评价,归纳主旨是基础,评价是重点,所以对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考生一定要审清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归纳主旨的层面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李翰①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②。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注释]①李翰:散文家。官至左补阙、翰林学士。②吴台:苏州,苏州有姑苏台。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的惊喜。(3分。每点1分)
【小题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的欣喜、欢悦(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概括“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就要抓住诗句中的“久别”和“孤舟”这两个关键词。“久别”包含着诗人对别后朋友的长久思念,以及久别将逢的喜悦之情;而“孤舟”则体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赏析类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这样的:判手法,析表达效果。从手法上来看,这两句都是写景的,因此有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而这两个句子,“催客醉”“向人开”都是人的行为,这就将春风和江月人格化了,赋予了春风和江月人的特点,是拟人的手法;从表达效果来看,景是欢快之景,情也应是欢快之情,表达出朋友到来的欣喜和欢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