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第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字是个副词,放在“未”字前,表示否定全部,突出了新年已到而春未到、花未开的不满,流露出盼春急切的心情;“惊”字突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草萌芽的惊奇、欣喜。(意对即可)
(2)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白雪“却嫌”“故穿”“作飞花”,把春雪刻画得富有人性而美好,衬托了诗人盼春的急切和爱春的欣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生活艰辛之忧,2、仕途不顺之忧,3、壮志消散之忧,4、生命衰老之忧。
小题2:1、借景抒情。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侧面表现了诗人整夜未眠,表现了忧愁的持久。2、直抒胸臆。通过“百忧”一词,直接抒发忧愁之多。3、烘托。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侧面表现了诗人整夜未眠,表现了忧愁的持久。4、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突出忧愁之多。5、比喻。将“百忧”比作被雨滋生的草,表现了忧愁的烦乱纷杂。
本题解析:
小题1:薛逢,字陶臣,蒲洲河 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长安夜雨是唐代薛逢所作的诗,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小题2::“滞雨通宵又彻明“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表现了作者整夜未睡,从而突出忧愁之浓烈。“百忧如草雨中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忧愁比喻为雨中的生意盎然的春草,表现了作者的心情烦乱。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写真寄外
薛媛①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①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小题1:请从内涵和写法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答“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1分)
小题2: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思念感情(2分),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内心苦痛(2分),委婉表达了对丈夫要忠于爱情的提醒(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
小题2: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并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提醒丈夫要忠于爱情。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默写(8分,每空1分)
(1)鹰击长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4)青鸟不传云外信,?。(李璟《浣溪纱》)
(5)真的猛士,?,?。(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
(1)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3)芭蕉不展丁香结。
(4)丁香空结雨中愁。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下面问题。
古 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ā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两个反问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
(2)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深切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令人震撼。(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