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小题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3分)
小题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匀”字,写出雨水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润得浓淡均匀,准确表现出雨的细密和轻柔; “弄”字,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的情致。
小题1:本诗以乐景/美景写哀情(写借景抒情亦可)。前三句写景,色彩明丽,声色俱备,气象开阔,全无秋天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他乡,景色虽美,但只堪入画,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3分:一个词1分,表达1分,意思接近即可。分析叠词给2分:“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小题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结合诗句可得出情感是思乡之情,此处写情全是通过写景表现出的,以乐景/美景写哀情就是其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月夜江行
权德舆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小题1:诗歌的首联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4分)
?
?
小题2:诗人炼字匠心独运,准确传神。试分析“寂寥寒江深”一句中“深”字的独特内涵。(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塑造了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内心凄凉的行旅者形象。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4分)
小题2:
“深”字用得十分精当。既写出了寒江寂寥得“深”的实景,也传达出了旅人寂寥得“深”的实情。既有写景之妙,又有传情之神。寒江月夜,孤寂凄清,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更深一层,这位孤独无偶的行旅者伫立寒江船头的身影更清晰更长久地存留在读者的视野中。(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题干对赏析的角度进行了限制,首联中通过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从“远结万里心”可以看出诗人塑造的是一个行旅者形象。首联中诗人的动作为“敲击船舷”,从“夜不能寐”和“浩露清衣襟”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忧思重重,满腹愁肠。所以他百无聊赖的敲击船舷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此题要考虑到形容词的使用起到了双层作用。如“深”在表层意义上是指寒江深阔,孤寂凄清;在深层意义上又可指诗人作为行旅之人孤独寂寞的“深”重。这样一字而富于双层含义,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属炼字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李儋元锡①
【唐】韦应物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友人。②韦应物: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颇有政绩。本诗写于其滁州刺史任上,当时长安发生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
1.诗人为什么“黯黯独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诗人独处异地,与好友分别已一年,满怀思念之情;又恰逢朝政不稳,时局不明,他担忧国事,所以满怀春愁,孤独入眠。
2.参考答案:诗人身体多病,不免思念田园乡里,表达了归隐田园之心;他见到辖区内百姓流离失所,又深愧自己没有尽到职责,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关爱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