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官舍竹
王禹傅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的虚衔。
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拂”和“侵”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在此为弹奏。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在此为映、照。“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怀”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1)答案“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释义)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说)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作用);“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释义)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解说)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凄楚。(作用)3分,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2)答案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作此诗时,长安未收。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分)
?
?
(2)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6分)
?
?
参考答案:(1)重阳节 “登高”“送酒”“菊”。
(2)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本题解析:(1)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2)每点2分,本题6分,其他意思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2013·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小题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4: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小题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小题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小题1:黎民不饥不寒
小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4:戎马关山北
小题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6:有暗香盈袖
本题解析:
小题1:“黎”字易错。
小题2:“参”“省”“己”字易错。
小题3:“膺”字易错。
小题4:本题给出后句,要求写前句,难度较大,“戎”字容易写错。
小题5:略
小题6:“盈”字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
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小题1:开篇“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5分)
小题2: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气冲斗牛”,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出萧瑟悲凉之景(2分):桑柘偎倚在斜阳里,禾黍颤粟于秋风中,夕阳西下,秋风悲鸣(3分)。
小题2: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2分);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2分);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境的题目,首先找到意象,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难点是意境的特征的概括,意境特征是“萧瑟”“悲凉”。
小题2:这是一道一项和情感的题目,探究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首先注意题目中的“读诸葛武侯传”应是对诸葛亮的赞叹,注释中的“南渡后”“安史之乱”可见出诗人的“收复中原”的愿望和志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