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8:15: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句,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1)玄宗以自己和杨贵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却甚明了,要求“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2)玄宗因思杨贵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地写出玄宗之悲。(言之有理即可)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目,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①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对人的思念;②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①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②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对豪贵们追逐时尚,耽于逸乐的不满。(2)对高洁品格却无人赏识的不满。(3)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高洁形象的赞美,对其处境的同情。
小题2:(1)对比,“白牡丹”“无人看”,“紫牡丹”人人“争赏”,对比鲜明,突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追逐富贵、轻视高洁人格现象的不满;(2)比喻,将白牡丹比作“玉盘”,形象地表现出其“高洁”的特点;(3)象征,紫牡丹象征宝贵,白牡丹象征高洁,使诗歌含蓄隽永、意蕴丰富;(4)衬托,用月夜、冷露衬托白牡丹,使白牡丹高洁却无人赏识的形象更鲜明;(4)渲染,描绘白牡丹开放的环境(月夜、冷露),突出白牡丹无人赏识。(答对两点即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对牡丹趋之若鹜。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
小题2: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作者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寓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这首《早梅》,回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古诗有很多类别。从题材看,可分为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等。从这一角度看,《早梅》应属________________诗。
(2)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比的手法,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B.“一枝梅”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C.“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是从正面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D.全诗突出了早梅傲然独立的个性,并隐匿着作者的影子,蕴含十分丰富。
(3)写“梅”的诗很多,这首诗扣住了一个“早”字,显示了自己的特色。联系全诗,简析这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咏物言志
(2)C
(3)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预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住一个“早”字,很有特色。(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