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08 00:21: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曰:“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公在静安七年,还为秘书郎。真宗即位,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诸蛮夺澧旁地耕守,数纵兵入盗,积十余岁莫能却。公至,诸蛮畏悦,皆还就溪洞,而归故所掠地与人。公因筑三塞以备蛮,诏书嘉奖。公去久之。而后吏不能善蛮,蛮亦辄复入盗。天子问公前所以服蛮者何为,而今将治之者何出,公具对而其稿,世故莫知其何术也。
公在荆湖岁余,擢为秘书少监,知广州,赐金紫服,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海外国来献,多人徒以食县官,而往往皆射利于中国也。天子以公善谋问公所以纲理之者公以谓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授官之多少通其公献而征其私货可以息弊从之。居南海四年,未及召而得疾卒,享年六十有四。(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小波、李顺蜀盗:叛乱
B.公以义谯勉之数:多次
C.盖亦无为有易:改变
D.公具对而其稿刊:刊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世卿“善谋”的一组是(?)(3分)
①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②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
③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④公至,诸蛮畏悦
⑤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⑥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世卿守静安时,和属下约定分守几座城池,互相照应。由于被围时间很长,属下怀疑害怕而松懈,要求陈世卿让他们回来一起守静安,陈世卿没有同意。
B.盗贼几万人包围静安八十多天,因为陈世卿奋勇拒敌,射死几百贼兵,使贼兵不敢逼近攻城,后来因为有援兵来救,静安之围被解除。
C.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陈世卿到任后这事得到解决,但他走后又出现反复。
D.外国使节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谋取财利,陈世卿想出办法来整顿此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
译文:?
(2) 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5分)
译文:?



2、单选题  对《白马篇》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人抒情诗,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奋力为国立功而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借此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B.诗歌开始写少年勇士的出现,英姿飒爽,气度非凡;然后具体刻画少年勇士的机智善战和勇猛威武;最后总述少年勇士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C.诗歌运用《诗经》常用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充分的笔墨,铺陈其事,细致生动,绘声绘色描摹出游侠少年的英雄形象。
D.诗人很讲究炼字和语言的音韵。此诗虽是五言古诗,但用韵较严格。有些对偶句还符合对仗的要求,读来很有韵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成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桐城人:今安徽桐城人。②入旗:给旗人做奴仆。③下部议行: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成,名世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所知  举:举例,说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饥米贵,有司请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先试事,破瞻徇,绳赃私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D.召苞直南书房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方苞解救粮荒措施的一项是(  )
①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
②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③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
④请禁烧酒,禁种烟草。
⑤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
⑥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老聃死,秦失①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②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③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④情,忘其所受⑤,古者谓之遁天之刑⑥。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⑦。”
【注释】①秦失:人名,老聃朋友。②其人:指得道之人。③蕲:通“祈”。④倍:通“背”。⑤受:禀受。⑥刑:过错,过失。⑦帝之县解:顺应自然法则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②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2)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5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