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8 01:17: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稍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庐于墓侧 庐:居住. B.起家著作佐郎,不拜 拜:拜谢 C,出告反面 ? 反:同“返”,回来 D.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 形:显露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B.①闻玮为清调 ?②为吴兴太守 C.①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 ②帝以稷清贫 D.①论者荣之 ②奉禄皆颁之亲故 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张稷“孝性”“率素”的一组是( ?) A.①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张公可畏 B.①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 ②臣兄弟无名称 C.①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②下车存问遗老 D.①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②稷单装径还都下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稷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母亲去世后,他忧伤过度,终身不再听母亲弹奏过的乐曲《清调》。 B.张稷性格随便,担任县官时,平时不问政事,但在山贼作乱之时,能够保全一县平安。 C.作为臣子的张稷在君王面前不卑不亢,敢于争论,深得武帝的喜爱。虽然有人弹劾张稷不是忠贞之臣,但武帝并没有相信。 D.张稷为官明达,为人宽厚,做太守时政事深得民心,以宽恕被人称道。 5.将上面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 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载而复生,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往,需次会城次:住宿 B.二棺今浮厝佛寺厝:放置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礼物)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因伪造其僮书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亲友以其朴讷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因此到任后,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几乎与妻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小题4:(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2分)
东 坡 居 士 自 今 日 以 往 不 过 一 爵 一 肉 有 尊 客 盛 馔 则 三 之 可 损 不 可 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上。(选白《东坡志林·记三养》)
(2)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2分)
译文:
②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3分)
译文:
③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3分)
译文:
3、单选题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B.山川相缪。
C.比去,一手阖门。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B.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C.乐羊以有功见疑
D.而亡其富之涯乎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⑴联系以上两段文字,你觉得孔子和颜回因何而“乐”?(1分)
答:?
⑵如今社会盛传“‘神马’(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从孔子的角度看,他老人家会赞同人们的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50字左右,3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