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2:26: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四个字)《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①竹叶:竹叶青酒。
(1)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意对即可)
(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意对即可)
(3)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本题解析:(1)4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
(2)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E、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如何担了虚名,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二人交换了贴身穿的小袄。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A、“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应是“自己和刘备是真英雄”;C、“宝钗”应为“黛玉”,“蘅芜苑”应为“稻香村”。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
(2)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发向上、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