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8-08 02:39: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为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 .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名词,作为、政绩) B.君家妇难为。(动词,做、干)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D.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动词,成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动词,制作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①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蔡京以宫僚之旧以:凭借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
小题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②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小题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做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皇帝下令
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
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①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②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小题5:略
本题解析:
小题1:夺:改变。
小题2:②指徐绩体恤民情。⑤仅仅是陈述徐绩与何执中共事。
小题3:“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错,不是蔡京反对,而是有人以此进谏。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每:常常。少:稍稍。节:气节。②为……所:表被动。大用:重用。时:当时。惜:对……感到惋惜。
小题5:首先要理解“徐绩这一做法”的含义,即“爱憎分明”。这种态度当然是可取的,但徐绩因为厌恶一个人,就不愿与这个人共事这种行为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评价徐绩的这一做法时,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帝嗟美其言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D.天下其以士为轻乎
静女其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答案:1.A
2.B
3.B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