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小学而大遗?
(5)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选出下列加粗字与例句中的用法或以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其如土石何
3.指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其贤不及孔子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不拘于时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中“此”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语段中的句子回答)
6.本语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 ,?和?,?和? 加以对比,论证了? 。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东 坡 谓 柳 柳 州 诗 在 陶 彭 泽 下 韦 苏 州 上 此 言 误 矣 余 更 其 语 曰 韦 诗 在 陶 彭 泽 下 柳 柳 州 上。余昔在扬州作《论诗绝句》有云:“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又常谓陶如佛语,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选自清·王士禛《分甘余话》)
[注]王右丞: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
小题2:请写出文中提到的“柳柳州”“韦苏州”的姓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王士禛认为韦苏州的诗高于柳柳州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取舍不合时务,每征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先家于汝阴——家:安家;?
B.辟太尉宋由府——辟:通避 ?
C.非所以垂令德——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 ) ?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
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
⑤百姓化其恩礼?
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3.(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目。?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 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