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02:51: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
 ? ②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①“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 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艰辛、羁旅愁苦的孤寂之情。
 ? 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怀旧伤感、感慨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 ④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表达了作者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精卫
顾火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舅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
(2)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1)A
(2)“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斯楼也,?,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怡”“砺”“知”“榭”。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