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①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李生: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起兵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②匡山:即蜀中之大匡山。李白少时曾读书于此。
小题1:如何理解首句中“久”字的意味?(4分)
小题2:试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久”表明作者与友人李白离别时间之长,(2分)对李白思念、牵挂之重。(2分)
小题2:运用对比的手法,“皆”与“独”形成鲜明对比。(2分)表明自己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对友人命运的同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一般都要“炼意”,结合诗歌的注释李白被流放、题目“不见”可知和李白长久不见产生的挂念之情。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一“皆”一“独”明显的对比,答题时结合上文的情感分析答出效果即情感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4分)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小题1:本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的妙处。
参考答案:
小题1:表现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颂和报国的决心。
小题2: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无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面面,又是对戍边战士英勇精神的反衬。再如: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自然引人产生对故乡亲人、春色的回忆与思念,但眼前既无春色,亲人更是遥不可见;戍边将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国奋战的,由此对战士们为国报忠的决心起到了极好的衬托作用。
本题解析:
小题1:既然是“塞下曲”,自然是表现戍守边关将士的诗作。首联和颔联写边塞五月仍寒的环境和伤春的悲壮气氛,颈联写将士戍边之艰苦卓绝,尾联表现誓死报国的壮士精神。将之整合,全诗所抒之情便可概括为:表现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颂和报国的决心。
小题2:鉴赏应从某一角度切入,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落实。该诗的景物描写、反衬手法、巧用典故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可选择体会或感受最深切,最能展现自己鉴赏水平的诗句进行赏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三题。(5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2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认为这个夜晚是“可怜”?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2分)
答:?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分)
答:?
参考答案:(1)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确实像“铺”在江面上,准确、形象。
(2)“可怜”意思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
(3)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侧面反映诗人离开宫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