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贤以輗对,且称其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此中有赃物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吃粗食,在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时,行李只有一只
竹箱,为此还受到皇上的称赞。参考答案:
小题1:C(趣:读cù,催促)
小题2:A(“为”均为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小题3:C(不是“年老辞官后”而是“引疾乞归”后)
小题4:(1)倘或他备办了鸡肉和黄米饭,那么人们就感到惊讶,认为这很奇怪。
(2)皇上下诏,把(侵夺陵墓的)豪强之民发配戍边,并停发王琳等人的官俸。
(3)(天顺)八年的夏天,因为年老请求告老还乡,不待回复,径自回家。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轩輗,字惟行,是鹿邑人。永乐末年考中进士,授行人司(明代设行人司,设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等事)副职。宣德六年(1431年),因被举荐,改任御史。巡行福建,除恶惩奸,风度神采十分严厉。
正统元年,到浙江整顿军队,弹劾四十多位不称职的官员。正统五年,进言说:“祖宗设置御史官,职位极为重要。如今朝廷内外各个衙门有事,大多擅自指派御史,这不符合制度,请禁止这种做法。”立刻答复准奏。这一年,他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以前的按察使挥霍无度,轩輗大力纠正这种不良风气。无论寒暑,总穿一件青布袍,几乎打满补丁。平时 常常只吃蔬菜粗食,妻子亲自操持家务。他和僚属约定:“每三天,拿出俸禄买肉,不能超过一斤。”僚属大多不能忍受。老朋友来访,饭食也只有一盘。倘或他备办了鸡肉和黄米饭,那么人们就感到惊讶,认为这很奇怪。
会稽人赵伯泰是宋代皇室后裔,上奏朝廷,说南宋福王的陵墓都被豪强百姓侵夺。御史王琳认为,福王投降了元朝,到了北方,山阴怎么会有他的陵墓呢?伯泰不服,重又上诉。皇上命令轩輗再审查此案。轩輗说:“福王在山阴的陵墓大概只是衣冠冢,伯泰所言并非捏造事实。”皇上下诏,把(侵夺陵墓的)豪强之民发配戍边,并停发王琳等人的官俸。 十三年,轩輗上奏四件事,都切中时弊,皇上全都听从了他的意见。景泰五年又改任左副都御史,掌管南院事务,考核罢 黜了不称职的御史好几个人。
天顺元年二月,召回朝廷,授刑部尚书之职。几个月以后,托病辞官,乞求回乡。皇上召见他,问道:“先前的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行李只有一只竹箱,就是你吗?”轩輗磕头谢恩。皇上赏赐白金以示慰问,并送他回乡。第二年,南京督管粮食储备的衙门缺少官员,皇上问李贤,大臣中谁曾担任过这个官职,李贤回答说轩輗曾经担任此职,并且称赞他廉洁。皇上于是命轩輗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前去赴任。(天顺)八年的夏天,因为年老请求告老还乡,不待回复,径自回家。到家之后,催促家人为他准备沐浴,打个哈欠、伸伸腰,就去世了。
轩輗为人孤傲独立,对人无论贤与不贤,都拒不与他们交往。他做按察使时,曾经在同僚家饮酒,回家后摸着自己的肚子说:“这里面有赃物啊。”在南都任职时,都御史张纯摆酒请客,轩輗厌恶他的骄奢铺张,不去赴宴;张纯撤下菜肴送给他,他也不接受。逢年过节到礼部上表庆贺,总是屏退别人,独居一室,撤去蜡烛,正襟危坐,事毕之后直接回家,不和同僚说一句话。同僚听说他来,也立刻躲开,不愿与他相处。但是他以清正的操守闻名天下,与耿九畴齐名。人们谈及廉吏,必定说起轩輗、耿九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敌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①,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
雩②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之以乱则凶——乱:指非礼义
B.寒暑未薄而疾——薄:迫近,侵袭
C.隆礼尊贤而王——王:称王
D.以文之也——文:文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韵一组是( )
A.应之以治则吉——故水旱不能使之饥
B.而殃祸与治世异——骊山北构而西折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应之以治则吉——而吾以捕蛇独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与人事无关,人类能够认识并利用自然来为自己造福。
B.自然界怪异现象经常发生,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怪异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
C.卜筮在君子看来虽有天意,只起一种文饰作用,可普通百姓却认为这是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
D.夏禹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搞乱,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①,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注]①埴:粘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3分)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4分)
(2)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①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
(2)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2)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
本题解析:译文: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奋蹄跳跃,这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等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象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象用曲尺量过的一样。”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 魈①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②中作蟹簖③。旦往视之,见一材头④,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一种猿猴。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向材头变成一物向:原先
B.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比:最近
C.此物转顿请乞放顿:顿时
D.去家转近去: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3分)(?)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⑥后寂然无复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在围栏中,蟹簖又像先前那样给撞坏了。(得分点:“明”,第二天,1分;“败”,破裂,1分;大意正确1分)
(2)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用斧子把你劈开,烧掉。”(得分点:“内”,通“纳”,1分;“斧”,名词作状语,用斧子,1分;大意正确1分)
(3)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的蟹簖完好无损,每次都装满螃蟹。(得分点:相,你,偏指一方,1分;“全”,使……完好,1分;大意正确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顿,顿首,磕头。这是我们常见常用的,不应该错。
小题2: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核对各选支的用意,①制造假象。②设计中伤。③黔驴技穷,见其绝望。④利诱王某。⑤重在写王某能识破其伎俩。⑥灰飞烟灭,被消灭。排除就容易了
小题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此说有误,山魈现出原形是情非得已,主要是为了寻求逃脱。
小题4:翻译句子要熟读原文要求翻译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来翻译,翻译时要抓住重点的词,尽量要直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得分点:“内”,通“纳”;“斧”,名词作状语,用斧子;相,你,偏指一方;“全”,使……完好,这些要特别注意。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南宋元嘉初年时,有个姓王的富阳人在小河里插了竹簖抓蟹。第二天去看,发现一个二尺来长的木头在蟹簖中,蟹簖断裂,螃蟹都跑光了。王某就修好蟹簖,把那块木头取出来扔到河岸上。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在围栏中,蟹簖又像先前那样给撞坏了。王某就又修好蟹簖,取出木头,第二天早晨再去看,看见的竟然跟前两天的一模一样。王某开始怀疑那块木头是什么妖物,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用斧子把你劈开,烧掉。”
离家还有三里地时,听见蟹笼子里沙沙有声,回头一看,原先的木头变成了个怪物,人脸猴身,只有一只手一只脚。怪物对王某说:“我天性爱吃螃蟹,最近几天我下水弄坏了你的蟹簖,实在太对不起你了,希望你能原谅我。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的蟹簖完好无损,每次都装满螃蟹。”王某说:“你祸害了我,前后不止一次,自己罪该一死!”那妖物转而磕头,请求放掉它,王某回头看它,不作应答。怪物说:“你姓什么叫什么,我想知道。”怪物问个不停,王某就是不应答。离家越来越近了,怪物说:“既不放我,又不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等死了。”王某到家以后,立刻堆积柴草点起火来焚烧木头。烧了之后,静静的,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事。
原来那个怪物就是民间所说的“山魈”。传说:山魈如果知道了人的姓名,就会伤害那个人,所以那怪物再三问王某的姓名,正是想害了他以逃脱自身。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