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③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释】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随:诸侯国名。③夷:指吴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亡也亡:死亡
B.申包胥如秦乞师如:前往
C.夷德无厌厌:满足
D.逮吴之未定逮:趁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吴为封豕长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若邻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世以事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D.秦伯使辞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A.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攻打、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3分)
(2)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荆轲刺秦王》)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分) (初中《<论语>十则》)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怨仇
B.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或:有人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徒:白白地
D.请益其车骑壮士益:增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②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③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④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⑤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⑥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聂政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与母亲姐姐等人逃跑到齐国去.以屠宰为业。
B.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一系列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3分)
(2)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3分)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译文: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手?传不习乎?译文:
小题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饱而知人之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小题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小题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小题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