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①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作者用什么意象作为两片之间情感纽带?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夏日午后作者看见风中的荷花而“触景生情”。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细带的意象是“风荷”,由眼前的“风荷”想到家乡的荷花。从而抒发怀乡之情。(意对即可)
(2)首先这两句词有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的精髓。第二,语言简练之美。“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更是为人称道的,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构图美与炼字美两处能从一处分析即可酌情给分,不用面面俱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小题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案要点: 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每点1分)
小题1: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仔细筛选信息。诗中缺月昏昏漏未央说明一夜未眠,病身最觉风露早说明身体有病。归梦说明思家。坐感岁时即感慨时事。色凄凉即秋景凄凉。分点答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可从抒情角度方面答,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属于直接抒情。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则是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6分)
南海旅次?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3分)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1).(3分)颈联描写了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 2).(3分)比喻。把归思比作含苞待放的百花,被春风催开,不由自主竞相怒放,生动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写,请你谈谈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3分)
(2)这首诗的颈联颇受后人称赞,请你谈谈你的体会(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小题2】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②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
本题解析:
【小题1】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需要结合诗句注意解读,同时要联系“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写”这一隐含信息,从首联、颔联中“闲闲”、“如有意”、“相与还”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心境;从颈联中的一些意象描写可以看出衬托出诗人的凄清心境;从尾联中“归来且闭关”可以看出诗人的淡泊心境。据此可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