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21:32: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耻相——师:老师?
B.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C.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B.普希金是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惠特曼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C.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以老母保宫/监禁?
B.自已死久矣/料定
C.扶辇下/授予官职 ?
D.不敢武/访问
2.下列加粗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明年/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虚心欲相待/有女弟二人?
D.因泣下沾衿/故使陵来说足下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书褒城驿壁(唐)
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为来,毂交蹄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B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应为"台阶"的意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
小题2:B ,表目的关系,"用来"意。(A前"则"表承接关系,后"则"表解释关系。 C前"且""况且"意,后"且""暂且"意D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小题3:D, 名词作状语,余为形容词作动词。
小题4:A,"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附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象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菜①,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②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③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④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守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草莱] 民间荒野。?②[鞫] 审查。③[备] 充数。④[衡轴 ]重要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次:住宿
B.及命表,又出意外表:写奏章
C.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虞:忧患
D.在职尚简易,善疏决?尚:尚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嘉贞虑事周全的一组是?(?)
①张嘉贞落魄有大志。?②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③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⑥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恰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参考答案:
8.D
9.D
10.D
11.B


本题解析:8.D(尚:崇尚。)
9.D(虽:即使;虽然。A以:凭。B因:于是。C则:却。)
10.D(①句说的是张嘉贞潦倒失意仍有大志。②句说的是循宪。⑥句是对他的评价。③④⑤能够表现张嘉贞的虑事周全。)
11.B(武则天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的原因主要是听了张嘉贞坦诚的话,并非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将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张嘉贞于是上奏说:“我生长于民间荒野,眼睛没见过朝廷的事,陛下误听他人的话,招引我到皇宫,这是万代才有一次的机遇。然而咫尺之间,像是覆盖着云雾,我恐怕君臣之间的道义,有一些没有完全做到。”武则天说:“好。”急忙下令卷起帘子。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开元初年,张嘉贞升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升迁为并州长史,兼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谋反,经过审查,并没有罪状。唐玄宗将要治告发者的罪,嘉贞进谏说:“依照法律,告发的事情不属实的,虽然可以反判告发者有罪,这次却不能这样。现今天下太平无忧,重兵利器,全都交托给边关守将。如果告发者一有不准确,随即就要治他的罪,我恐怕掌握兵权的人会萌生异心,成为日后的祸患。况且臣下是陛下信任的人,不应该因为我而断绝了(天下人)上表言事的途径。”唐玄宗十分高兴,应允给他朝廷中枢重要的职位。嘉贞于是进谏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等到时机过去了,即使圣贤也不能制造时机。当年马周起身徙步拜见圣主,正当年少年气盛、血气方刚,太宗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才能,他仅仅五十岁就去世了。假如任用稍晚,就赶不上(那个时机)了。现在我幸好在少壮的时候,陛下不认为我没有德才,很应该及时任用我。日后我衰老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玄宗说:“你只管去太原(上任),我很快会召你回来。”最终玄宗任用他当宰相。张嘉贞在任上崇尚刑清政简,处事善于疏导开通。议论政事的人都称赞他。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