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8 21:32: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多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A.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B.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百发百中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 2.对下列两组加粗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D.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慷慨自负每:常常 B.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烛之已杳烛:点燃 D.乃知佟异人也乃:才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2)叩以剑法,谢不知。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5、阅读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徒慕君之高义也”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③⑤ ∕ ②④⑥
C.①②③ ∕ ④⑤⑥
D.①③④ ∕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