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21:32: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多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A介词,译作“对,对于”。
B译作“向”
C译作“在……方面”。
D介词,译作“对,对于”。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A.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
B.今王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C.不愤不启,不悱不
D.百百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B.而学于师?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反不能及?竟、竟然
2.对下列两组加粗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D.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参考答案:1、C
2、B
3、C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自负每:常常
B.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之已杳烛:点燃
D.知佟异人也乃: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2)叩以剑法,谢不知。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董生于是自己讲述自己喜好的东西(喜好剑术),遗憾的是不能得到奇人异士的真传。(2)(董生)向佟客请教(或询问)剑法,(佟客)推辞说不懂剑法。(省略主语补充出来给1分;“叩” (3)你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我打开门替你唤起仆人


本题解析:
小题1:“烛”应为“照,照亮”。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根据语法分析,“烛“后面代宾语”“之”所以应该解释为动词。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董生特征是“慷慨自负”的一组,②为董生询问佟客经历的话,表现出董生的好奇心;④为董生热情邀请佟客去家里,表现出董生的诚挚;⑥是快役的行为,不是董生的行为。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为“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董生寻弓觅矢是为了自卫,不是去救出父亲,恰恰反映出董生色厉内荏和不忠不孝,并且最终也不是佟客仗义出手,盗贼拷打董父本身就是佟客使用幻术戏弄董生的。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自述——自己讲述自己,所好——喜好的东西(喜好剑术),恨——遗憾。 (2)叩——请教,谢——推辞。(3)他骨肉——别的亲人,宜——应该,嘱后事于妻子——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介宾短语后置句),启——打开门,警——唤起。
【参考译文】
董生,是个好击剑的徐州人,总是一副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样子。偶然路途之中遇到一旅客,便骑驴同行。同那人谈话,那人言语豪迈,董便问他姓名,那人道:“辽阳人姓佟。”又问:“去哪啊?”那人道:“我出门在外二十年,方才归来。”董问:“您游走各方,见过很多人,可曾见到有什么奇异之人?”佟道:“什么奇异之人?”董便说起自己喜好击剑,遗憾的是得不到奇异之士的真传。佟道:“奇异之人何处没有,但必需先得是个忠孝之人,奇异之士才愿意真传于他。”董生坚决表示自己是忠孝之人,随即拔出佩戴宝剑舞剑吟唱自己如何怀才不遇,便又乱砍路旁的小树自负的炫耀着锋利宝剑。佟见之张须而笑,把剑借来一看。董便递给了,他翻转把玩看了看,道:“此乃铠甲之铁铸造,被汗臭污染过,属最下等。我虽然不通剑术,但也有把剑尚还有用。”于是从衣下取出把一尺来长的短刀,便削董之佩剑,就像切个葫芦瓜果斩个马蹄般容易,应势就把剑给削断了。董很是惊讶,忙请求把短刀给他看看,他爱不释手摸了又摸才还给佟。董邀请佟到家里,坚持留他多住几宿。恭敬的请教剑法,佟推说自己不懂。董这便双手按膝牛侃起来,佟则只是在旁恭敬倾听而已。
夜深人静之际,忽然听到隔院传出争执喧闹之声。隔院为董生父亲居住,董心感惊疑,便贴着墙壁凝神细听,且听见有人怒气冲冲地说:“叫你儿子立即出来受刑,我便饶过你。”不一会儿便好似有人被凌辱拷打了,那人的痛苦呻吟声不绝于耳,原来那是他的父亲。董生抓起长矛想冲过去,佟制止道:“此去恐怕得没命活不成,还是应想个万全之策。”董生惶恐不安地向佟请教,佟说道:“强盗点名要抓的是你,就必定要抓到你加以残害才会甘心。你又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先去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我打开门替你唤起仆人。”董生应诺,进去告知了妻子。妻子拉着他的衣衫哭泣。董生救父的奋勇念头马上打消了,于是与妻子一道登上楼,寻找弓箭,准备抵御强盗敌。急促慌张的还没准备好,就听见佟在屋檐上笑道:“贼盗幸好已经走了。”拿灯烛一照佟早已幽幽然不见了踪影。董这才胆怯的徘徊着出来查视,方看到他父亲提着灯笼,从邻居家吃完酒回来,只有庭院前多了些茅草烧剩的灰烬。这才知道佟是位奇人异士。
作者道:“忠孝,是人本该有的,以往臣子不能为君父而死的,当初时光岂不就不会拿起武器勇敢赴敌了嘛,如若都在一念之间耽误了事可好的。昔日解缙与方孝孺相约死难与共,终还是未能实践其言,如何知道坚定立下约定回来之后,就不听见床头有人哭泣嘛?”
郡县有一捕快,总是好些日子不回家,他老婆于是就同街巷里的无赖通奸。一天他回来,碰巧遇到少年从他家走出,很惊疑,懊恼地质问其妻。其妻不服。捕快发现了已经遗留在床头的少年物品,令其妻窘迫得说不出话来,只有跪地哀声乞求。捕快愤怒得很,扔了根绳子给她,逼迫她上吊自尽。妻子请求妆饰一下再死,捕快准许了。其妻便进屋里打扮梳理,捕快自己斟上酒边喝边等,怒斥着频频催她快点。不久其妻身着艳丽服饰走了出来,涕泪交加拜道:“夫君果真忍心让我死么?”捕快咄咄逼人火气十足,其妻返回屋中,刚刚把绳子打了结,捕快将手中杯盏一扔大呼道:“哈(具有讥讽的悔叹)回来吧!一顶绿帽子,还能压死个人不成。”于是夫妇俩人便和好如初。此人亦同解缙是一类,随之笑罢。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慕君之高义也”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以吾两人在也
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③⑤ ∕ ②④⑥
C.①②③ ∕ ④⑤⑥
D.①③④ ∕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
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参考答案:1.A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