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小题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
?
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小题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题中观点,也可以不同意题中观点。但是无论是否同意题中观点,都要讲明自己的理由,理由从文本出发。如果同意,可以从结构角度来谈。如果不同意,可以从内容角度来谈。
点评:本题比较新颖,虽然本题是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是题干并没有直接考查,而是从旁人的观点出发,含蓄地表达了命题意图,这是经常用到的命题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死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
点评: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种题实际上难度加大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江晴
[清]郑燮[注]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注]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1.结合全诗,简述“吐出望江楼”中“吐”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照应首句的“雾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生动地突出了望江楼在夕阳的映照下,随着浓雾消散而渐渐显现并屹立在夕阳光辉中的情形。(意对即可)
2.对比(或借景抒情)。前两句描绘出雾裹江上峰峦、雷隐隐雨茫茫的昏暗沉闷之景;后两句描绘出江雨初停、夕阳半露、楼出江上的豁然开朗之景。晴和雨两种情景构成对比,(或雨给人的低沉和晴给人的畅快心情也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变化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厌弃阴暗、向往光明的情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云?来鹄
千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小题1:请简要赏析“映水藏山片复重”一句。(4分)
小题2:有人认为“此诗看到了诗人针砭现实的锋芒”,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朵人格化的特点(1分),它时而映在水中,时而藏在山后(1分),写出了云时隐时现、悠闲自得的情状(2分)。?
小题2:(4分)此诗三四句写大片旱苗行将枯死,而夏云却高高在上,化作奇峰悠闲白得,无心解救干枯旱苗(2分),讽刺了不问苍生疾苦、只顾悠闲享乐的统治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先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分析为什么说用了这种修辞,最后说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小题2: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往今来没有无病呻吟之大家。作者为什么写此景而不写他景,分析原因,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实际,联系作者的身世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意对即可)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