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8 21:45: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小题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
?
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小题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题中观点,也可以不同意题中观点。但是无论是否同意题中观点,都要讲明自己的理由,理由从文本出发。如果同意,可以从结构角度来谈。如果不同意,可以从内容角度来谈。
点评:本题比较新颖,虽然本题是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是题干并没有直接考查,而是从旁人的观点出发,含蓄地表达了命题意图,这是经常用到的命题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死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
点评: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种题实际上难度加大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江晴
[清]郑燮[注]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注]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1.结合全诗,简述“吐出望江楼”中“吐”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照应首句的“雾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生动地突出了望江楼在夕阳的映照下,随着浓雾消散而渐渐显现并屹立在夕阳光辉中的情形。(意对即可)
2.对比(或借景抒情)。前两句描绘出雾裹江上峰峦、雷隐隐雨茫茫的昏暗沉闷之景;后两句描绘出江雨初停、夕阳半露、楼出江上的豁然开朗之景。晴和雨两种情景构成对比,(或雨给人的低沉和晴给人的畅快心情也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变化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厌弃阴暗、向往光明的情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云?来鹄
千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小题1:请简要赏析“映水藏山片复重”一句。(4分)
小题2:有人认为“此诗看到了诗人针砭现实的锋芒”,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朵人格化的特点(1分),它时而映在水中,时而藏在山后(1分),写出了云时隐时现、悠闲自得的情状(2分)。?
小题2:(4分)此诗三四句写大片旱苗行将枯死,而夏云却高高在上,化作奇峰悠闲白得,无心解救干枯旱苗(2分),讽刺了不问苍生疾苦、只顾悠闲享乐的统治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先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分析为什么说用了这种修辞,最后说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小题2: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往今来没有无病呻吟之大家。作者为什么写此景而不写他景,分析原因,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实际,联系作者的身世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意对即可)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