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小题2: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第一句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片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图。(3分)
小题1: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2分)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2分)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2分)(仅答比喻最多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总领全词,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美好的春光,有逶迤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处处的隐隐笙歌。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一、二句写“静”, 三、四句写“动”, 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题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2分),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2分)
小题2:
画线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2分),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小题2: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杨柳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1.一二两句诗人从哪角度来描写杨柳?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句写杨柳之形,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 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写杨柳的颜色和质感。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 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意思对即可)
2.对比:一二两句写柳之繁茂、柔嫩多姿与后两句中杨柳的荒凉处境、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
托物言志:借杨柳抒发了对永丰柳的惋惜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李儋元锡①
【唐】韦应物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友人。②韦应物: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颇有政绩。本诗写于其滁州刺史任上,当时长安发生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
1.诗人为什么“黯黯独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诗人独处异地,与好友分别已一年,满怀思念之情;又恰逢朝政不稳,时局不明,他担忧国事,所以满怀春愁,孤独入眠。
2.参考答案:诗人身体多病,不免思念田园乡里,表达了归隐田园之心;他见到辖区内百姓流离失所,又深愧自己没有尽到职责,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关爱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步
周密(宋)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赵翼(清)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周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意对即可)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