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A.因列海防善后事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甫传?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4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虞:忧虑
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罪恶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虽:即使
D.自以幸为天子近臣以:认为
小题2: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3分)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小题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4分)
译文: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2分)
译文: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4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4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日“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日:“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具船欲遁去暗地
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拜访
C.赏罚必信诚信
D.其仁以惠下施恩
小题2: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静
君既为府吏?汝殁以六月二日?
小题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张堪虽出生于名门望族,不过从小就成了孤儿,尽管如此,他却把先父留下的数百万家财送给兄长的儿子。
B.张堪先是帮助吴汉打败公孙述,后又在孤奴开垦荒地,指导百姓致富,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才能。
C.张堪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在关键时候帮助吴汉出谋划策,进驻成都后安抚人心,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D.张堪不贪慕钱财,不以权谋私,解甲去职时乘坐的辕车断折,显露出来的全是粗布被囊而已,确令人钦佩。
小题4:
将原文划线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译文:?
(2)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译文:?
(3)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译文:?
?
小题5:
本文叙述了张堪的生平简历和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事迹,联系全文,突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个人品质?(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干:投献。
B.深礼之礼:礼节。
C.令狐楚大相雠怨雠:同“仇”。
D.仲郢坐专杀左迁左迁:降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 请以战喻
B.李德裕素遇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乃补太学博士 此乃仁术也
D.遂以其道授商隐其翼若垂天之云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②又以书判拔萃?③久之不调?
④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⑤累为宾佐?⑥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3分)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4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