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0:4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王湾《次北固山》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情。


本题解析:(回答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②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小题2:此首边塞诗的结尾二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一位英姿飒爽、骁勇善战,勤于操练、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的形象。(戍边将士,1分;余4分。“不辞辛苦”也可)
小题2:借景抒情(以景结情。1分。“视觉、听觉结合”也可)。后两句描写了西北高原生气勃勃的景色: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驰骋,(3分)戍边将士们的歌声里有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包含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先要根据注释读懂前两句的意思。比如“结束”意为戎装打扮,英姿飒爽;“朝暮驰猎”的意思是骁勇善战、勤于操练、不辞辛苦。然后再用一个句子组织成文。
小题2: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表达技巧”一语所包含的意思。表达技巧包括所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诸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技巧。本题结尾两句,明显有写景的语句,而且抒发了作者情感,所以可认为世界景抒情的方法。再加上“燕歌未断”和“牧马群嘶”是需用听觉感受的;“塞鸿飞”和“边草绿”是需用视觉感受的,故可认为是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然后还需写出这种技巧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牛[注]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次 鄂 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作”。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本诗写作时间当在安史之乱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在南行途中,他写了这首诗。②估客:贩货的行商。③三湘: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
小题1:对于此诗首联的层次变化,清代学者方东树解释:“起句点题,次句缩转……”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要分析诗人在颈联和尾联中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浓云散开,江天晴朗,举目远眺,仿佛能看到汉阳城了,不禁心中喜悦,恨不得马上赶到。然而,汉阳城尚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不得不夜宿鄂州。“犹”字道出诗人的迫切心情,“孤”字流露出诗人沉郁低落的情绪。诗人的情感由喜悦转为沉郁低落。
小题2:这两联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和忧国愁绪。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诗人两鬓如霜;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诗人在颈联中抒发了思归之情。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然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尾联将个人的命运和动荡的时局融为一体,使得自身的遭遇和思绪具有了深广的社会意义,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愁绪。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一些关键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再联系标题,感知诗人的感情变化。首联中,起句“云开远见”四字流露出了一股喜悦之情,次句中“犹是”“孤帆”却透露出沉郁的心情。
小题2: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抓住能表明主旨或情感的关键词语,还要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方能准确感知诗人的情感。“归心”“旧业已随征战尽”明显地表露出诗人的思乡和忧国之情。将三湘景色形容成“衰鬓逢秋色”,不忍听到“江上鼓鼙声”,更是展现出了作者浓厚的哀伤。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小题2:
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以景结情,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本题解析:
小题1: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小题2:
本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可以考虑其结构作用,也可以分析其构思特色,也可以分析其语言特色。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