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5分)不久任命韦岳担任太原尹,韦岳一向不熟悉武事,坚决推辞边地的任职。(“寻”“素”“固”各1分,句意2分)
(2)(5分)建造上阳宫,并且将洛水上的中桥从立德坊偏僻处迁到长夏门街,当时人们称赞这是既省功又方便的事。(得分点:“曲”“称”“便”各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3分)
小题1:③为高宗的行为,不能直接表明韦机的勤勉能干⑤是说韦机受家人牵连⑥所述为其孙韦岳(3分)
小题1:“韦机杖罚宦官得罪天后,终被免官”于文中无根据。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 “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其余定语后置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选出与例句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句
[? ]
例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醒。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那么,秦国最向往的,诸侯最怕的,本来就不在战争上。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此题考点放在通假字上。“当”同“倘”,如果。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也基本上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应该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C都是连词,表转折。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介词,与,同/介词,从。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要将选项的理解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分析是否得当。本文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了中心论点,B项张冠李戴了,应是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小题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1)所字结构,固:本来;(2)革灭:消灭,灭亡;智力:智慧和力量,古今异义;亡:灭亡;诚:实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