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 兵:兵器
B.谷不可胜食也 胜:超过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同”,收敛,积蓄
D.勿夺其时 夺:错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B.岁聘之使不敢行?不有以折之?
C.禧果以代州为问?析文句以为谤?
D.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及至北境?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 3(分)?
。?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 4(分)?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阖户罢市——阖户:全家
B.亟出慰之曰——亟:急速,赶快
C.以振饥耗其半——振:通“赈”,救济
D.一乡被其患——被:遭受,蒙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 )
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
? 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①呼曰:“善人,善人。”
? 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
?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
? 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开。
先 生 挺 然 以 一 身 肩 其 任 弭 变 之 智 与 恤 难 之 仁 兼 至 究 亦 无 损 于 其 家
4、阅读题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迁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①,遂弃官归。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孙权数扰东陲,召宠还为汝南太守,赐爵关内侯。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②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椅其后耳。今若遁去,黄河以 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 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进封安昌亭侯。文帝即王位,迁扬武将军。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大军南征,到精湖,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宠敕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诸军皆警。夜半,贼果遣十部伏夜来烧,宠掩击破之,进封南乡侯。明帝即位,进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初,宠与凌共事不平,凌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宠屡表求留,诏报曰:“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者,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征还,迁为太尉。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诏曰:“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 正始三年薨,谥日景侯。
注:①考竞:考问死于狱中②霖雨,连绵大雨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 征召
B.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驻扎
C.宠屡表求留 表示
D.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中原
2.以下各句,均能直接表现满宠谋略深远的一组是
[? ]
①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②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③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④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
⑤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
⑥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有关原文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满宠为高乎令时,郡中督邮张苞贪污受贿,扰乱政事,满宠趁他来到专给官吏住的传舍时,率领官兵将其收捕,诘问他所犯过失,当日将他拷打至死,然后便弃官归家了。
B.建安十三年,满宠跟从曹操征讨荆州,因其功大,被封为汝南太守,赐爵为关内侯。
C.关羽紧急进攻樊城,樊城因为进水,城墙多处被毁,众人都惊慌失色,有人提议逃跑,满宠反对弃城逃跑,认为应等待时机。
D.满宠与王凌共事,双方发生矛盾,王凌的党羽诋毁满宠疲弱衰老昏聩,所以魏明帝将其召回。到朝廷后,明帝见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于是又把他派了回去。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从政治上讲,指国家制订的政治法律制度。从伦理上讲,指国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人们日常行为准则。荀子说:“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悖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小题1:分析本则材料中荀子强调的“礼”的作用。(6分)
答:?
小题2: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礼”的内涵也有了发展,简要谈谈你对“礼”的认识。不超过120字。(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