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21:4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诗鉴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6分)
南柯子? [宋]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小题1: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惜春伤怀吗?为什么?(3分)
小题2:结合下阕诗句分析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1分)②不是为了惜春伤怀。(1分)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为了惜花而惆怅;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一犁水足”,从而期盼丰年。(写到一层原因即可得1分)
小题2:“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1分),也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1分)。(结合文本1分,情感分析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景与情的关系。题干首先要求解读诗句描写的画面,“幽艳”代指僻静处的花,“湿啼红”指水珠沾湿花朵,故诗句描写了僻静处数枝鲜花被水沾湿的景象。第二三问在诗句下文已有表达,“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所以作者并非惜春伤怀,且下片一转写的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同情。所以解答此题主要从下文内容进行赏析。
小题2:本题考查小时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下片有两个层次,前三句为一层次,“人间辛苦是三农”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终年辛劳的农民的同情;最后一句为一层次,“要得”和“望”字分明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这首诗以写景落笔,转而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惜春伤怀而同情农民、希望他们获得丰收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当,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怀才不遇,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胸中块垒。
2.不同意。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昭君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这样是较为和谐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其三全诗前四句记叙遗事,后四句乃凋伤之词,含有许多悲愤之情。
B.《秋兴八首》其一以“秋”为统帅,写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等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叹。
C.《登高》全诗八句四联,句句皆对,吟咏了衰暮之年特殊心境的登高,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D.《登高》末句与全诗的雄浑苍凉之气不协调,是全诗的缺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水鸟名。?②白蘋:水中浮草。
8.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分)
答:?
9.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8. (5分)刻画出一个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的形象。如:前四句写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山水林泉兴趣盎然,清雅不俗。后四句抒发了视名利如浮云、放浪山水的情怀和潇洒不群的意趣。(概括形象特征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9. (6分)
观点一:一天的景色。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双飞的属玉,同浴的鸳鸯,满水的池塘,浓密的菰蒲;三、四句描写了沾满水草的船桨,秋风中如霜的芦花。这些秋天的景物完全可以在一天中同时出现的,它们一起,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快乐、闲适。
观点二:常年生活的缩影。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秋天河塘及其周围的景色,这些景色不是在一天中同时出现,而是诗人为营造清新优美意境,选取不同时间的景物加以浓缩而成的,从而更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对快乐、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观点明确、表达准确2分,分析景物、情感及二者关系4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