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1:50: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杼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指出。
答:
(2)试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
答:


参考答案:(1)寓情于景,虚实结合。(2分)
(2)诗前两句写实景,高楼饯行,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秋风瑟瑟,风雨入舟,一个“凉”字既是身体的感觉亦是心理感受,写出惜别的伤感。(2分,意境与感情各1分)诗的后两句虚写,以“忆”字虚构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一声声闯入梦中,令人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2分,意境与感情各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④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⑤襟袖冷,稳泛沧溟⑥空阔。尽吸西江⑦,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1132年-1169年),曾任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因抗金遭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作此词。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两湖均在今湖南省岳阳县。③岭海: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④孤光:月亮。⑤萧骚:稀疏。⑥沧溟:大水弥漫的样子。⑦西江:西来的长江。
(1)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无论描写景色还是表现内心,都突出了词中写到的?二字。(2分)
(2)对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应念岭海经年”中的“经年”是“多年”的意思,与柳永词《雨霖铃》中的“此去经年”中的“经年”意思不同。
B.“肝胆皆冰雪”一句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襟怀的坦白。
C.“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暗用了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
D.“不知今夕何夕”用苏武《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稍加变化,以照应开头的“近中秋”。

(3)选做下面两题中的一题,简要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4分)
⑴你如何理解上片结尾处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⑵前人评价张孝祥的作品有“英姿奇气”,“豪酣兴健”。这首词中这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1)澄澈(2分)(2)A(“经年”即一年)(2分)(3)(4分)(1)“妙处”:一指洞庭风光之妙,二指心物合一的美妙体现。景“澄澈”,使人心更“澄澈”,清高、姿势、超脱等多种情怀皆蕴其中。(2)“玉鉴琼田三万顷”尽显景物的“英姿奇气”,衬托出使人内心的豪气:尽管被免官,被冷落,但要将“江水”当酒饮,把大自然当客人,想象奇特,气度豪迈。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②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小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小题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 “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小题2: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释:长门宫,冷宫的代名词;昭阳宫,泛指得宠官妃所居之处。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长门宫里什么样的环境气氛?第三句中的“不学”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
?
小题2:诗人把“长门”与“昭阳”对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宫妃什么样的情感?(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长门宫不眠的长夜漫漫,秋雨凄凄,环境阴冷的悲凉气氛 (3分)。“不学”二字,将失宠宫妃的泪痕不断与君恩断绝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揭露出皇帝的无情无义。(3分)
小题1:将“二宫”对照,点明打入冷宫与备受宠爱的天壤之别,对照鲜明,冷暖判然。全篇无一“怨”字,但句句写怨,情景交融(3分)。表现了宫妃失宠后既怀念此前的受宠生活又对皇帝寡情绝义的哀怨愤恨之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自咏示客?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2分)考查文学鉴赏之鉴赏艺术手法,D级。
⑵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本题考查文学鉴赏之鉴赏形象和思想内容,D级。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