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1:50: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杼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指出。
答:
(2)试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④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⑤襟袖冷,稳泛沧溟⑥空阔。尽吸西江⑦,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1132年-1169年),曾任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因抗金遭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作此词。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两湖均在今湖南省岳阳县。③岭海: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④孤光:月亮。⑤萧骚:稀疏。⑥沧溟:大水弥漫的样子。⑦西江:西来的长江。
(1)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无论描写景色还是表现内心,都突出了词中写到的?二字。(2分)
(2)对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应念岭海经年”中的“经年”是“多年”的意思,与柳永词《雨霖铃》中的“此去经年”中的“经年”意思不同。
B.“肝胆皆冰雪”一句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襟怀的坦白。
C.“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暗用了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
D.“不知今夕何夕”用苏武《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稍加变化,以照应开头的“近中秋”。

(3)选做下面两题中的一题,简要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4分)
⑴你如何理解上片结尾处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⑵前人评价张孝祥的作品有“英姿奇气”,“豪酣兴健”。这首词中这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②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小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释:长门宫,冷宫的代名词;昭阳宫,泛指得宠官妃所居之处。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长门宫里什么样的环境气氛?第三句中的“不学”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
?
小题2:诗人把“长门”与“昭阳”对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宫妃什么样的情感?(5分)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自咏示客?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