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得分点:“匡、亡、尸位素餐”各一分,大意2分)
(2)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得分点:“使、是、容”各一分,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将:拉,拽。
小题1:①表现朱云勇猛;⑤表现朱云率直、倔强;⑥表现朱云不拘礼法。
小题1:应是他所探访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但是”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小题1:略
参考译文: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你的属吏么?”(一说是: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么?)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①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②,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赦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缣:细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诏部送徒诣河内前往,到……去
B.意屏人问状使(人)退避
C.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因犯…罪,触犯法律
D.帝怪而问其故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②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B.①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C.①县不得已与之②与克期俱至
D.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②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大司徒侯霸公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班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把他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也被免除了死罪。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D.【故:觉得奇怪】
小题2:B.【A用;把。B.都是“介词,在”。C.动词,交给;介词,和、同。D.副词,竟然(如此);连词,于是,就。】
小题3:D.【A.不是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而是皇帝命令大司徒属下。B.“力排众议”无中生有。C.“委地”表示不接受班赐;不是“加赏”,而是“改为赏赐”。】
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建武十四年,会稽瘟疫大爆发,病死的人以万计数,钟离意只身(赴疫区)亲自抚恤(难民),筹集分发医药,所管辖地区的百姓多因他才得以保全并渡过难关。
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应召到大司徒侯霸公府供职。朝廷下令让大司徒府派属下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值冬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便传下文书让县里替囚徒制作衣服,县里不得已给囚徒制作了衣服,但上书朝廷奏明此事。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皇帝。光武帝见到奏章后,拿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属下怎么如此尽心仁义呢?这个人的确是良吏。”钟离意最终又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任凭他们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但与囚徒约定)在规定的日期都要到达(目的地),(结果)没有人违约。
后来,钟离意被授职任瑕丘县令。有个叫檀建的县吏,偷窃县衙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悄悄地询问,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施以刑罚,钟离意不忍施加刑罚,就让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了解(真相后),为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罚人。你(在他手下)犯这样的罪,这是命啊!”于是让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钟离意调任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吃了官司坐牢,他的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打算)放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丧事。属下都规谏钟离意,钟离意说:“如果获罪,由我一人承担;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大家。”于是就把防广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敛,通“殓”),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防广最终被免除死罪。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趾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追究押回京师伏法。(贪贿的)钱物等记录在案没收,交予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这些财物分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珠宝,将它们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赏赐。显宗感到奇怪,便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厌恶‘盗泉’的名称,在盗泉边宁可忍耐干渴也不喝泉水。这些东西是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真清正啊!”于是改将库钱三十万赐给钟离意。调任他做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文案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文案,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杖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判罪。”于是脱去衣服准备接受杖责。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
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恩德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期卧病死于任职期间。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B.具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B.为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本题解析:
小题1:活:使……活,此题考核的是一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高考经常涉及的内容,有时在选择题,有时在翻译中出现,要对课本的内容归纳整理,注意寻找规律。
小题2:A均可解释为“趁机”;B介词,替/动词,是;C连词,用来/介词,把;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文言虚词要注意记忆用法和意义,注意记忆例句,答题时和例句比较。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曲解文意,事件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为——替,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事——对待他。(2)所以——表原因,出入——进入(偏义复合词),非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