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教以击刺法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因地形制阵法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而更置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继光乃旋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⑴(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
⑵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戚家军因地制宜,把一切战舰、火器、兵械都经过精心研制后加以更换。所以更译为更换更合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本题所选题材一句课内的,一句课外的。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课内知识来推知课外知识。所以A.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B.按照、依照趁着;C.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竟、却。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B.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没有被免官。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克译为攻克。坐译为获罪。办译为惩办。(2)为译为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判断句,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罢了。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阴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义,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贼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 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 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平安
C、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D、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2、对“以”“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无物以相之
③ 其孰能讥之乎
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4、下列对这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有“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有“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赞扬古人求思之深,也惋惜他们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
D、平坦和近的地方,浏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D
4、A
5、(1)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2)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玩的乐趣。
(3)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