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2:17: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多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画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D.朝而往,暮而归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野葛,可做毒药。④孔子畏于匡: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疾: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通“邀”,求,取。

小题2: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4分)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3分)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暮春
②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③虽无丝竹管弦
④仰观宇宙
⑤足以极视听
⑥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⑦不知老将至?
⑧及其所既倦
⑨感慨系矣?
⑩向所欣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致诏后,谒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⑴过雷门②!” 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先是,王数私出入,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厩长:“大王当从官属,鸣和鸾乃出,自今有令驾小车,叩头争之,言相教不得。”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对极欢。
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元帝崩,成帝初即位,显徙为中太仆,不复典权。匡衡、张谭乃奏显旧恶,请免显等。尊于是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谭位三公,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知中书谒者令显等专权擅势,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无大臣辅政之义也。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下御史丞问状。劾奏尊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轻薄国家。有诏左迁尊为高陵令,数月,以病免。
(选自《汉书·王尊传》,有删节)
注释:①布鼓:以布作鼓,故为无声之鼓。?②雷门:会稽城的城门。上有大鼓,传说越击此鼓,声闻洛阳。王尊这样说,是对东平王太傅当面朗读《相鼠》之诗的反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免归家会:恰逢
B.怀来徼外怀:怀柔,使……归附
C.及尊视事视事:到任办公
D.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交通:道路相通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尊千余骑奔突羌贼 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B.蛮夷归附威信因厚赂单于,答善意
C.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句子,都能直接体现王尊不畏权贵品格的一组是
①尊亦直趋出就舍?②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
③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④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
⑤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⑥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4分)
(2)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4分)
(3)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4分)



5、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有(只填序号)
[? ]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感慨系之矣?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夫人之相与?
⑦或取诸怀抱?
⑧放浪形骸之外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