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苏东坡评价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请你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诗来评价一下苏东坡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宁静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还觉得缺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对《短歌行》内容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曹操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题有消极的一面。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本诗主要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这与当时曹操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曹操嫉贤妒能,如杀死杨修就是实际情况。
C、“月明星稀”一句写景,描述准确,含意丰富。
D、全诗善于用典,几处化用古人的诗句、史实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谐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著:置。
小题1: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
小题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赏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冰雪严寒中傲然挺立,和桃李对比不“混芳尘”。散发清香,留给乾坤。
小题2:借梅花不仅洁身自好,而且用清香贡献乾坤的品格,表达诗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
本题解析:
小题1:咏物诗鉴赏指津:
⑴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⑵注意事项: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小题2: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明晰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在准确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按照叙→析→评这一步骤来进行。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题1:上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3分)
小题3:“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那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包含了哪两层含意?(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2分)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2分)。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阙采用倒叙手法(1分):先写梦后的事,帘外雨,五更寒(1分);接着写梦中的事,忘却了帝王身份(1分)。
小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1分)。一层是写水流、花落、春归(1分),另一层是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处考查虚实结合的手法,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回答手法,在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1: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属于倒叙,由其先写“梦后的事”,再写“梦中的事”可以判定。
小题1:“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中的“水流、花落、春归”既写实,又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王荆公
刘贡父
青苗助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
惟有蝗虫偏感德,又随车骑过江东。
【注】:王荆公罢相,出镇金陵,时飞蝗自北而南,江东诸郡皆有之。百官饯荆公于城外,刘贡父后至,追之不及,见其行榻上有一书屏,因书一绝以寄之。
⑴这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
⑵本诗语言风格别具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
?
参考答案:
⑴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表现手法。作者把天下百姓埋怨王荆公和蝗虫对王荆公
感恩戴德作对比,又运用拟人手法让蝗虫随车骑飞过江东,表达了作者送行来晚借蝗虫致送别之意的思想感情。(手法2分,分析2分)
⑵本诗语言特色是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幽默风趣。(2分)作者送行来迟,恰逢蝗虫自北而南,于是让蝗虫代为致意,既让令人生厌的蝗虫富有温情,又在调侃中表达了对荆公的送别之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