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长期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孤身一人,故地重游,再见荷花时即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小题1】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小题2】简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今昔盛衰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简要说明”要点。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着写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 旧”“荒”对比,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对照,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3分)
【小题2】分析要点:① 感慨人事沧桑巨变,盛衰兴废无常。② 寄予“逸豫而亡身”的主题,讽喻统治者不可骄纵、逸乐。分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展开。(意思对即可)(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诗从题目“苏台览古”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怀古诗(题目中有览古、怀古、咏古),怀古诗的内容往往包括所怀之古所见之景,“旧苑”“荒台”“杨柳”是新的,“西江月”仍在,但“苑”已旧,“台”已荒,吴王宫里人不知何处去,自然之景依旧,而人事已变,在这种今昔对比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多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还有的借古讽今,劝谏批评当今统治者。本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旧苑”“荒台””杨柳“西江月”中可以看出是感叹人事的变换自然的永恒;最后两句话“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又是告诫当权者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以古为鉴。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参考答案: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①?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晴好天气和葵花等景物抒情;后一首还使用了比喻手法(托物言志)来抒情,将“柳絮”比作投机小人,将“葵花”比作自己,言在此意在彼。
(2)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