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2:43: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桂棹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B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渺渺兮于怀——我的心想得很远啊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盼望美人啊,我们却天各一方。 小题2:下面前两句话比喻泛舟赤壁之乐,后两句话比喻洞箫和鸣之悲,对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轻松愉快)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超然脱俗) C 舞幽壑之潜蛟?(了无声形)? D 泣孤舟之嫠妇?(孤寂悲切) 小题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点题,写泛舟赤壁的情景,主客乘舟,饮酒诵诗,如同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写出了酒酣神迷时的幻觉。 B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写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C 这两段虽然不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为全赋重心得主客对答部分创造了气氛,培养了情绪,做好了铺垫。例如,由洞箫的哀怨,引出对曹孟德的感伤,再引出苏子的宏论。而且,起篇之江、月,贯穿始终。 D 这篇抒情赋,既有“清风徐来”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二者兼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说,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但除了杜宇、子规、谢豹外,都不常见。 B.这篇散文从“缘”写起,介绍了有关杜鹃的知识,具有科学小品的特点。 C.文章语言有很强的分寸感,如“据说”“惟有”“大概”等都恰到好处。 D.“杜鹃声并不悲哀”,作者对前人的习惯性说法,给予了同情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千秋观①记 [南宋]章鉴②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识者曰:是观其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 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③舁④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⑤,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⑥又益充,拓之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④舁:yú,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小题1: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宾送日月者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牒:书籍 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取具:置办 D.今增辱而临之辱:承蒙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余问其观之所始 B.是观其复兴矣 蚓无爪牙之利其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舁以林木 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
洎牧以馋诛?

?若入前为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

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通“傧”,迎接
小题2:A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还是”;C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介词,译为“因为”;D连词,相当于“无论…还是…”,表示多项共有某属性\代词,你。
小题3:①②句是千秋观的历史和价值,并不能决定迅速重修;③④⑥句讲这些乐善好施者慷慨解囊,是迅速重修的原因;⑤句与重修的原因距离较远
小题4:原文说“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无从考证其间千秋观是否遭破坏的情况,并不能肯定它一直没遭到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A.宁可以急相弃邪?
B.当捐身以报国恩。
C.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
D.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例句中“以”为认为。A项“因为”; B项“来”;C项“认为”;D项“因为”。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①过,日:“旌贺之能也。”盐池②吏欺缗③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④,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累迁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⑤占隶三司⑥军将⑦,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爽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论曰: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六十》)
【注解】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域门。?
②盐池:地名。?
③缗:穿铜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
④澶渊:地名。?
⑤发运司,宋代管理漕运业务的机构。?
⑥三司,宋代主管财政赋税的机构。
⑦军将:宋代漕运中负责押送的武职人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校:查对。
B.事更贺所,多被究诘更:改换。
C.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籍:登记。
D.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湮:填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旌贺之能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贺悉得其奸//其孰能讥之乎
C.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D.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很多人逃离了,只有赵贺全数带回了自己统率的人
B.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接受贿赂有高低,或许因为贿赂得多就会多次被派到富饶的地方
C.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依繁难容易程度将漕运分三等,对照官员的功绩和过失来决定去向
D.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采伐石头修筑堤坝,疏通积存的水流,让它们在吴江境内向东流入大海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贺年少时曾经失明,生活中对继母非常孝顺,后来在临朐任职,又以才干深得知州寇准的欣赏。
B.在汉州任职期间,赵贺整治了当地官吏,虽多次被朝廷追究问责,但却被老百姓看作是“赵家关”。
C.在江、淮制置笈运使任上,赵贺改变过去用人的方法,制止官吏中饱私囊,为朝廷贡献了更多漕米。
D.赵贺为政爱民且屡有建树,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李中庸也一直铭记在心,因此而为传记作者所赞叹。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D小题1:B小题1: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