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2:43: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斫之——听:任意
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
C.之盈贯——引:牵引
D.其于大亦远——达:显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宫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高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咸报寝。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母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强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与民田错:交错
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互相通行
C.皆惮而之疾:憎恨、厌恶
D.且交结馈簿籍具在遗:赠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的一组是
①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②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③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④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⑤帝慰答之?⑥固辞不许,强赴召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经顽固守旧。周经在侍讲东宫时,有人建议让站着听讲的太子坐下听,周经和各位侍讲的官员
都不同意。
B.周经处事刚直。周经曾经弹劾赵瑄进献东宫土地做庄园是违制的,将会危害百姓,皇帝采纳他的
建议,惩罚了赵瑄。
C.周经遇事沉着。太监李广之死牵连朝中大臣,有人借机告发周经交结太监,周经为此上疏自辩,
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D.周经为官谨慎。武宗即位,虽然多次有人荐举周经,但他拒绝出仕,由于女婿与刘瑾的关系才勉
强赴任,不久就因病辞职。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
(2)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如果因为奸邪之人的话就予以没收入官,这是夺取百姓土地田亩,全都出自奸邪
之人的口,百姓没有办法来生活。(“因”、“籍”和“予夺”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奔”、“竞”和“冀”
各1分,句意通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交通:结交、交往。”
小题2:结合原文内容可知 ②是升职;⑤是皇帝安慰;⑥是勉强赴任。三句均不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不符合题意。判断此类型题一定要看准题干要求。
小题3: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
行比较。结合原文可知,A项中说周经“顽固守旧”错。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1)“因”、“籍”、“予夺”(2)“奔”、“竞”、“冀”等。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
务。成化年间,做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给太子讲《文华大训》,太子起身站立听讲,阁臣认为太子辛苦,建议请求坐下听讲。周经和各位讲官都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孝宗即位,升职做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弘治二年升做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上雄县土地给东宫做庄园。周经等人弹劾赵瑄违背祖制,下令逮捕入狱。可是皇帝听从镇抚司的话派官员调查核实。周经等人又争辩说:“太祖、太宗制定的制度,闲置田地任由百姓开垦。如果因为奸邪之人的话就予以没收入官,这是夺取百姓土地田亩,全都出自奸邪之人的口,百姓没有办法来生活。”不久调查的人和巡抚高铨说闲置土地仅七十顷,都和百姓的田地交错着。于是听从周经的话仍然把土地还给百姓,惩治了赵瑄的罪过。
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
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务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自己陈说请求退休。上报后被许可,皇上下诏赏赐可以使用驿站,加封太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大臣们上奏章要求留下他,朝廷内外讨论荐举他的奏章有八十多,都扣住不发。
武宗即皇帝位,言官又举荐他,朝廷招他做南京户部尚书,遭遇继母去世没有上任。正德三年,服丧期满。周经的女婿兵部尚书曹元芳与宦官刘瑾关系好,说周经虽然年老还可以任用,于是征召他做礼部尚书。周经坚决推辞不答应,最后勉强赴任。工作了几个月就因病辞职。正德五年三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赠太保衔,谥号文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南——图:计划
D.二虫又何知——之:此
2.下列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是(   )
A.是陋室
B.礼乐不可须去身
C.有备可以无患矣
D.何故至于
4.“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C
4.鲲鹏是有所待,非真正的“逍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治天下其有几/要:关键
B.农桑,责吏课/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  )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 (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
? (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潭:往见
C.潭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给……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他事辞去——小易大,彼恶知之
B.访一元家所在——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秦王赵王击缶
3.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断句和翻译。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6.①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②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