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I.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A.原子的能量增加,系统的电势能减少
B.原子的能量增加,系统的电势能增加
C.原子的能量减少,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少
D.原子的能量减少,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
E.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少,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
II.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球向同一方向运动,B在前A在后,已知A的动量为PA=6kg?m/s,B的质量为mB=4kg,速度为vB=3m/s,两球发生对心碰撞后,速度同为4m/s.求:
(1)A球的质量:
(2)如果碰后两球的速度不相同,求碰后B球可能的最大速度.
 
	参考答案:Ⅰ.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放出光子,总能量减小;根据Kq1q2r2=mv2r,可知半径越小,动能越大.库仑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A、B、C错误,D、E正确.
故选DE.
Ⅱ.(1)根据动量守恒得:pA+mBvB=(mA+mB)v
代入数值后可得;mA=0.5kg
(2)如果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则碰后B球获得的速度最大.
设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pA+mBvB=mAv1+mBv2
P2A2mA+12mBv2B=12mAv21+12mBv22
代入数值后解得:v2=5m/s
故答案为:Ⅰ.DE
Ⅱ.(1)A球的质量是0.5kg
(2)如果碰后两球的速度不相同,碰后B球可能的最大速度是5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C、(选修模块3-5)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______
A、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B、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在某些恒星内部,3个α粒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C核,已知C核的质量为1.99302×10-26kg,α粒子的质量为6.64672×10-27kg,真空中光速c=3×108m/s,这个核反应方程是______,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两磁铁各固定放在一辆小车上,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已知甲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0.5kg,乙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1.0kg.两磁铁的N极相对.推动一下,使两车相向运动.某时刻甲的速率为2m/s,乙的速率为3m/s,方向与甲相反.两车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相碰,则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多大?
 
	参考答案:(1)A、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提出了光的电磁说,故B正确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故C错误.
D、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故D错误.
故选B.
(2)3个α粒子可以结合成一个?126C核,这个核反应方程是3?42He→?126C.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代入数据得△E=9×10-13?J?
(3)由题意知甲车的初速度V甲0=2m/s,乙车的初速度V乙0=-3m/s;
? 设两车相距最近时乙车的速度为V乙,由题意知此时甲车的速度V甲=V乙,
? 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甲V甲0+m乙V乙0=(m甲+m乙)V乙
? 代入数据得V乙=-43m/s
故答案为:(1)B?(2)3?42He→?126C,9×10-13?J?(3)乙的速度为43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辆小车装一单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将摆球拉至某一高度(小车和摆球都静止).当将摆球无初速释放后,做自由摆动时(  )
A.在摆动过程中,摆绳的拉力对摆球不做功
B.不计空气阻力,在摆动过程中,摆球的机械能守恒
C.在摆动过程中,地面对小车的弹力保持不变
D.小球摆至最高点时,小球相对小车的速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