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可以发生偏振
B.红外线属于光,不是电磁波
C.在相同介质中,所有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D.只要空间某区域有变化的磁场或变化的电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电磁波可以发生偏振;红外线属于光,也是电磁波;只有在真空中,所有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相同;只有空间某区域有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或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电磁波。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一电子(m0=9.1×10-31 kg)以0.99c的速率运动.问:
(1)电子的总能量是多大?
(2)电子的经典力学的动能与相对论的动能之比是多大?
参考答案:(1)5.8×10-13 J (2)0.08
本题解析:(1)电子的总能量为:
E=mc2=
·c2
=
×(3×108)2 J≈5.8×10-13 J.
(2)电子的经典力学动能为
Ek=
m0v2=
m0(0.99c)2
相对论的动能为
Ek′=E-E0=mc2-m0c2
=
=
≈0.08.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国文学家们用浪漫的手法把人生的遭遇与某些天文现象联系起来,在古代又有“天狗食日”等许多传说,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日食的形成原因,并说明人在何处才可以看见日全食.
参考答案:

如图所示,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做出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的光路图.处在月球的本影区a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看不见太阳的任何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全食;处在月球半影区b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只能看见太阳上部或下部发出的光,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偏食;处在月球半影区c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能看到太阳的边缘发出的光,却无法看到太阳中心发出的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环食.
本题解析:

如图所示,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做出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的光路图.处在月球的本影区a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看不见太阳的任何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全食;处在月球半影区b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只能看见太阳上部或下部发出的光,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偏食;处在月球半影区c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人能看到太阳的边缘发出的光,却无法看到太阳中心发出的光线,因此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日环食.
补充
日食,即人在白天却看不见太阳的现象,与人在夜晚看不见太阳略有不同.人在夜晚看不见太阳,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遮住,照射不到人眼所致;而“日食”却是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挡住,即被月球挡住,人无法看见太阳的现象.
光源发出的光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形成物体的影子,任何光线都照不到的地方被称为“本影区”,人眼处于“本影区”内将看不到光源的任何部分;光源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光线可以照射得到而另一部分照射不到的区域被称为“半影区”,人眼如果处在“半影区”内,将只可以看到光源的一部分.本题中,为说明日食的形成,只须找到太阳发出的光被月球挡住后,在地球上形成的本影区和半影区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下列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在波动说之后牛顿提出光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B.惠更斯认为光是机械波,并能解释一切光的现象
C.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D.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分析:对于光是什么,最早的观点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即光的微粒说,而与牛顿同时代的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由于惠更斯认为光是纵波,偏振现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而泊松亮斑推动了波动说的发展,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证明光是一种波,麦克斯韦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答:解:A、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流,他的观点支持了光的微粒说,与他同时代的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故A错误.
B、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并能解释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但不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电效应等现象,故B错误.
C、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认为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光子,故C正确.
D、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波说,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了有趣的物理学史不但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乐趣,同样能引导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攀登.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9分)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波长为600 nm的激光束从A点射入圆柱形玻璃介质。若该激光束经折射后从B点射出,射出玻璃与射入玻璃的光线夹角为30°,AB孤所对的圆心角为120°,求该激光束在玻璃中的波长。
参考答案:424 nm
本题解析:圆心角∠AOB=120°
由等腰知:r=30°
几何关系:2
=30°
=15°
则i=r+
=30°+15°=45°
n=
="424" nm

本题难度:一般
What's the use of running when you are on the wrong road? 路走错了,跑步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