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创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牛顿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牛顿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于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着太阳运动的问题,伽利略、开普勒和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都提出过自己的解释,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时期的科学家,如胡克、哈雷等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进一步.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太阳对它的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运动的轨道是圆形的,它所受到的引力的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和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由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力的性质相同,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利用扭称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大小,后来根据大量实验数据不断的测定比例系数G的大小,所以错误的说法只有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T,
(1)求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小;
(2)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轨道半径。
参考答案:(1)ω=2π/T(2)
本题解析:(1)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小ω=2π/T
(2)根据
且
联立上可解
点评:基础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公式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自西向东做匀速圆周运动,每90 min转一圈.航天员在轨道舱做了许多科学实验,着地前1.5 m返回舱底座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使返回舱减速下降,实现软着陆,“神舟”七号航天实验圆满完成.下列关于“神舟”七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24 h内可以见到日出的次数应为16次
B.“神舟”七号的轨道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
C.“神舟”七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在着地前1.5 m内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分析:(1)航天员每90min转一圈,每转一圈看到一次日出,在24h内可以见到日出的次数即为24h内做圆周运动的圈数;
(2)根据周期公式m(
R="G"
,可知周期大的,轨道半径也大;
(3)根据速度公式G
="m"
可知,半径大的,运行速度小;
(4)判断超重还是失重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向下失重.
解答:解:A.根据飞船每90?min转一圈,24h内转了16圈,故可以看到16次日出,A正确;
B.地球同步卫星周期为24h,“神舟”七号周期为90min,根据周期公式m(
R="G"
,可知“神舟”七号的轨道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B正确;
C.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表面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神舟”七号的运动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根据G
="m"
可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误;?
D.着地前1.5?m返回舱底座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使返回舱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飞船处于超重状态,D错误.
故选AB.
点评:该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公式及向心力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若卫星绕月球运行时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探月卫星环绕月球运行的速率约为(?)
A.0.4 km/s
B.1.8 km/s
C.3.6 km/s
D.11 km/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绕速度的问题,第一宇宙速度
,可得探月卫星环绕月球运行的速率约为1.8km/s;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ρ=________。
参考答案:ρ="?" 3g/4πGR?。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in the dark. 品格是你在暗室中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