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如图所示,AB为水平轨道,A、B间距离x="2.25" m ,BCD是半径为R=0.40 m的竖直半圆形轨道,B为两轨道的连接点,D为轨道的最高点。一小物块质量为m="1." 2 kg,它与水平轨道和半圆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0." 20。小物块在F="12" N的水平力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力F,小物块刚好能到达D点,g取10
,试求:
(1)撤去F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
(2)在半圆形轨道上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参考答案:v="6" m/s,在圆形轨道上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9. 6 J。
本题解析:(1)用动能定理求解
?①
v="6" m/s?②
(2)设小物块到达D点时的速度为
,又因为小物块恰能到达D点
所以
2 m/s
设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和
,由动能定理

9.6J
所以在圆形轨道上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9. 6 J。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5-2所示,把一个长为20 cm、倔强系数为360 N/m的弹簧一端固定,作为圆心,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0.50 kg的小球,当小球以
转/分的转速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的伸长应为(? )

A.5.2 cm
B.5.3 cm
C.5.0 cm
D.5.4 c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月球半径约为1.74×103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A.8.1×1010kg
B.7.4×1013 kg
C.5.4×1019 kg
D.7.4×1022 k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有引力提供嫦娥一号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
=
,得中心天体月球的质量M=
,代入轨道半径r=R+h=1.74×103+200km=1.94×106m,周期T=127min=127×60s=7620s,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可得月球质量M=7.4×1022kg。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如图所示,一个圆盘绕轴心O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圆盘半径R= 0.4m,转动角速度
?=15rad/s。则圆盘边缘上A点的线速度大小v=__________m/s,向心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参考答案:6;90
本题解析:根据
;根据
。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20分)游客对过山车的兴趣在于感受到力的变化,这既能让游客感到刺激,但又不会受伤,设计者通过计算“受力因子”来衡量作用于游客身上的力,“受力因子”等于座椅施加给游客的力除以游客自身的重力,可以利用传感器直接显示数值。如图所示为过山车简化原理图:左边部分是装有弹射系统的弹射区,中间部分是作为娱乐主体的回旋区,右边部分是轨道的末端的制动区。某位质量m=60kg游客坐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在轨道A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7,在轨道B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0.5,在轨道C处时的“受力因子”显示为0.6。己知大回环轨道半径R=10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则

(1)该游客在C处时是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
(2)求该游客从A处运动到B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在设计时能否将弹射区和制动区的位置互换?试用文字定性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1)失重状态 (2)1.5×103 (3)不能
本题解析:(1)因C处受力因子显示0.6,即游客对座椅的压力为0.6mg,所以处于失重状态
(2)该游客在轨道A处受到的座椅的作用力FA=7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
该游客在轨道B处受到的座椅的作用力FB=0.5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
设游客机械能损失为ΔE,则:
解得:ΔE=0.25mgR=1.5×103J
(3)不能,这样存在安全问题和设计缺陷,后来速度不断减小,过山车可能过不了B处
考点:本题考查圆周运动、机械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