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图中斜线部分的面积S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A.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B.该过程中的速度的变化量
C.该过程中的所受的力
D.该质点的质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将图线分成若干段,每一小段看成加速度不变,通过微元法得出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什么.
解答:将a-t图线分成无数段,每一段加速度可以看成不变,则每一小段所围成的面积△v1=a1△t1,△v2=a2△t2,△v3=a3△t3,…
则总面积为△v1+△v2+△v3+…=△v.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运用微元法进行分析,与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类似.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同一高度处间隔t0先后自由释放两小球a和b,不计空气阻力( )
A.两球落地时间间隔t0
B.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越来越大
C.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D.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因为下落的高度相同,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落地时间相等,a比b早落地t0时间,故A正确;
B、设b运动的时间为t,则a运动时间为t+t0,则两球的距离x=12g(t+t0)2-12gt2=gt?t0+12gt02,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故B正确,D错误;
C、两球速度之差为:△v=g(t+△t)-gt=△tg,所以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错误;
故选: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米高的屋檐下落下,而且当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到达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
[? ]
A.2米
B.2.5米
C.2.9米
D.3.5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B.爱因斯坦发明了光子学说和相对论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D.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电磁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高中的重要物理学史,知道各个重要规律的发现者以及重要规律发现的历史背景、使用条件等.
解答:A、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运动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
B、爱因斯坦发明了光子学说和相对论,故B正确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故C错误
D、麦克斯韦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电磁理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物理学史部分,在平时学习中不可忽视,要不断的积累和平时注意多加记忆,否则很容易出错.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怀抱着“玉兔”,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踏上了探月之旅。
她历经变轨、减速、悬停、避障等过程,于14日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
……

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先减速调整,速度从1 700m/s逐渐减为0,悬停在距月球面100m高处;然后利用探测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选择着陆点;再缓慢下降到着陆点上方4m处,最终以自由落体方式完美着陆在月球表面。接着,140kg的“玉兔”款款而出,开始了与月球的亲密接触……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问题:
【小题1】上述材料提及嫦娥三号“速度从1 700m/s逐渐减为0”,这里所选的参考系是
A.太阳
B.月球表面
C.地球表面
D.嫦娥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