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当A匀加速沿斜面下滑时,锲形木块B保持静止状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锲形木块B所受外力的个数为4个
B.锲形木块B所受外力的个数为5个
C.桌面与锲形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不为零
D.地面对锲形木块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A、B重力大小之和
2、选择题 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②有摩擦力必有弹力,而有弹力时未必有摩擦力
③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的大小总是成正比
④弹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而摩擦力总是阻力
[? ]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3、实验题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
计算重力加速度。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 偏小? C 相同? D 无法确定
4、选择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想法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B.“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平衡
C.“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就是要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所挂砝码通过细绳对小车施加的拉力
D.“平衡摩擦力”是否成功,可由小车拖动后,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距是否均匀而确定
5、实验题 (18分,每空3分)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
(1)若木板水平放置,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木板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该小组同学利用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测木板动摩擦因数。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下所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8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m/s2,若用
来计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则计算结果μ=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若该小组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重物落地前,物块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物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要将重物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物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物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