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A.乙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乙酸乙酯也能与NaOH反应,故A错误;
B.乙酸具有酸性,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盐和水,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乙醇易挥发,而乙酸钙难以挥发,可将二者分离,故B正确;
C.除杂所加的试剂是过量的,溴单质易溶于苯,过量的溴无法用过滤分离,引入了新杂质,故C错误;
D.淀粉是胶体,氯化钠是溶液,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故可用渗析分离,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除杂,抓住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A、B、C、D、E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
A
| 负二价的A元素的氢化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88.9%
|
B
| 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
|
C
| 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它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X
|
D
|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最高价氧化物为分子晶体
|
E
| ?E元素的核电荷数等于A原子和B元素氢化物的核电荷数之和
|
(1)元素Y是C下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比较B、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B)?I1(Y)。
(2)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盐X的水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一定比D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填“强”或“弱”)。
(4)C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出现反常,其原因是?
(5)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H2A时,一个H2A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该阳离子的电子式:?。写出该阳离子与硫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2分) (2)1s22s22p63s23p63d 64s2(或[Ar]3d64s2)(2分)
(3)酸性(1分)?强(1分)
(4)1:2(1分)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
(5)
(2分)? 2H2O+ + H2S=S↓+ 2H2O+2H+(3分)
本题解析:根据题中A、B、C、D、E的信息可确定A~E分别为O、Cl、N、C和Fe。(1)Y为P,P的第一电离能小于Cl的第一电离能;(2)Fe为2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 64s2;(3)盐为NH4NO3,属强酸弱碱盐,因水解而显酸性;高氯酸酸性强于碳酸。(4)N2分子含氮氮三键,
键和
键的个数比为1:2;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故使其沸点出现反常;(5)H2O释放出一个电子生成H2O+ 其中氧元素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3分)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_____。
(2)XY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原子是______。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s22s22p4;Cl?(2)V形;O?(3)2:1
(4)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本题解析: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该气体是NO2,则X是氮元素,Y是氧元素;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该气体是氨气;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8+2=12,即为镁元素;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因此R的原子序数是18+9+2=29,即为铜元素。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氧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镁是第三周期,则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Cl元素。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NO2-离子中心原子氮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
?=1,即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由于含有一对孤对电子,因此其离子的立体构型是V形;铜离子含有空轨道,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因此在Cu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原子是O原子。
(3)根据晶胞结构可知,阳离子在8个顶点和体心处各一个,则根据均摊法可知,阳离子个数=1+8×
?=2个。阴离子在上下面各2个,晶胞内部2个,则阴离子个数=4×
+2=4个,因此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4:2=2:1。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氨气的浓溶液中,通入氧气,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这说明在反应中铜被氧化氧化为铜离子与氨气结合形成配位键,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X、Y、Z、Q、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Q同主族,Q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X与Y、Z分别形成化合物甲、乙,甲、乙均由10电子分子构成,且能反应生成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单质和Q的单质均可用电解法制得
B.X与Z可形成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Q与W形成的化合物熔化或溶于水时均可发生电离
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能抑制水的电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Q为Na元素,W在Q之后,所以Q是Cl元素;X与Q同主族,X是H元素;X与Y、Z分别形成化合物甲、乙,甲、乙均由10电子分子构成,且能反应生成碱。则Y、Z分别是N、O元素。氢气和氯气均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正确;B、H与O能形成过氧化氢,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正确;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或溶于水时均可发生电离,正确;D、H、N、O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能抑制水的电离,如硝酸铵,促进水的电离,错误,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9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
(2)E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甲气体与0.5L氧气相混合,若该气体混合物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4)在298K下,A、B的单质各1 mol 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能将B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 B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H ?(注:题中所设单质的为稳定单质)。
(5)要证明与D同主族且相邻的元素的非金属性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合理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参考答案:(1)O>N>C?(2)8HCl+KClO4
?KCl+4Cl2↑+4H2O?
(3)NaNO2?(4)-(4a-3b)KJ/mol 或 (3b-4a)KJ/mol
(5)将氯水(或氯气)滴入(通入)硫化钠(或硫氢化钠)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本题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B为C,C为N,D为O,A为Al,E为Cl。
(1)根据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判断,非金属性O>N>C。
(2)盐酸与高氯酸钾反应的方程式为8HCl+KClO4
?KCl+4Cl2↑+4H2O。
(3)氮的氧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O,2LNO与0.5L氧气混合得到1LNO2和1LNO的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吸收气体无残留,因此发生了归中反应,生成NaNO2。
(4)①4Al(s)+3O2(g)=2Al2O3(s)? ΔH=-4akJ/mol? ②C(s)+O2(g)=CO2(g)? ΔH=-bkJ/mol,可知反应4Al(s)+3CO2(g)=3C(s)+2Al2O3(s)的反应热ΔH为①-3②=(3b-4a)KJ/mol。
(5)证明非金属强弱可以用非金属性强的将非金属性弱的置换出来,所以将氯气通入到硫化钠溶液中,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点评: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本题基础性较强,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